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舒适护理干预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沈佳诺

(常州市儿童医院心脏科 江苏 常州 213003)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畸形病的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其常见症状有胸痛、发绀、晕厥等,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为手术介入治疗[3-4],由于其具有微创伤、治疗时间短、恢复快等显著优点使之具有较佳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低、对手术的耐受度及配合度均较低,因此,对术后患儿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以探究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心脏儿童的实际效果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进行介入治疗术的6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33例和观察组30例,经临床检查确诊,所有患儿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均正常。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年龄(7.31±1.23)岁,动脉导管未闭5例,室间隔缺损12例,房间隔缺损13例;常规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11个月~10岁,平均年龄(6.10±1.31)岁,动脉导管未闭3例,房间隔缺损25例,室间隔缺损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且在正式治疗前均进行了专业的超声诊断和医学影像诊断,年龄>5岁,患儿家属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效排除了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性疾病感染、患有糖尿病以及神经异常等不适合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予以基础的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舒适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宣讲:在手术前需做好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工作,仔细讲解手术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详细核对患儿基本信息,并对有禁忌史或过敏史等特殊情况的患儿做好标记,多余患儿互动,建立彼此信任感,以便有效疏导患儿焦虑紧张情绪。(2)术前护理干预:保持病房的舒适度,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通风良好,避免强光照射,调节好温湿度,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密切关注患儿情绪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消除患儿不良情绪,对可能出现闹腾的患儿提前做好安抚工作。(3)术后护理干预:使患儿保持平卧状态,待患儿醒后可辅以其进食一些流质食物。仔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即刻加以处理。密切注意患儿心理变化情况,可为其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或以讲笑话、故事等方式缓解患儿术后的不适感。(4)出院相关事宜:对于术后恢复良好已达出院标准的患儿,对患儿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谨遵医嘱服药,保持合理健康饮食,注意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如有异常,立刻返院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总发生率。疼痛程度根据疼痛行为量表(FLACC)进行评定,分值在10分以内,得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生活质量采用我院自制评分量表进行,包括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和独立性三部分,各考核项目下均包括10个子项目,各子项目分组均为2分,最终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越好;并发症包括出现感染、术后呕吐及发热症状,统计其总发生率。实验结束后,对照组开展同观察组的护理措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指标及疼痛度比较

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比较(±s)

表1 两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穿刺时间/min 住院时间/d 疼痛评分/分观察组 30 4.89±1.37 2.94±1.46 1.48±0.37常规组 33 7.05±2.43 4.48±1.82 2.26±0.55 t 4.286 3.680 6.536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即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独立性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状态 社会关系 独立性观察组 30 17.13±3.65 16.51±4.08 17.09±1.81常规组 33 13.37±2.33 13.37±3.36 13.69±3.13 t 4.918 3.346 5.208 P<0.05 <0.05 <0.05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的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为临床医学畸形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其发病因素一般较多,常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多见于病毒感染、环境污染、辐射过多等[5-6]。患儿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且易导致患儿发生心力衰竭、脑脓肿、脑栓死等严重并发症[7]。此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采用的最常见方式为介入治疗,有效规避了传统开胸手术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该治疗方式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显著优点,应用较广。但是由于患儿年龄尚小且对医院有一定抵触情绪会直接对治疗依从性有较多不利影响。因此,对患儿采取有一定的术后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意义。

舒适护理干预是近年来运用较普遍的新型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等诸多方面,具有个性化及有效性,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护理人员在加强患者护理工作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注重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8]。而在执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通过简单明了的阐述对患儿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再配以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及互动交流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消除其不良情绪,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缩短其治疗及住院时间[9-10]。本文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干预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具有极佳实用效果,临床医学意义显著,值得加以运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