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手外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张善梅

(海军971医院手外科 山东 青岛 266000)

手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在生活工作中肩负的功能较多,手外伤也属于比较常见的损伤,造成手外伤的原因比较多,但手外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工作具有一定负面影响,还可能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手外伤患者的手术治疗可以对其外伤情况进行对症处理,但接受手外伤治疗的患者往往会由于对病情的担忧和对手术的不信任产生一系列负面心理状态,严重的可能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手外伤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是一项比较关键的护理内容[1]。手外伤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主张从患者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干预,保证患者在围手术期能够保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身心应激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效率。为了详细了解手外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7.25±3.41)岁;对照组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8.41±3.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在围手术期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带领患者完成术前常规检查,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完成手术室准备;术中配合医生对患者手外伤进行处理,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保护等;术后观察患者手外伤恢复情况,做好并发症预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详细内容如下。(1)手术前。患者入院后对其展开手术外伤相关的病情讲解,并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认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性格特点等,为后续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在术前健康宣教中,保持积极、温和的状态,手外伤患者经常会对自身受伤情况表现出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职业以及性格特点等,思考如何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特别注意部分从事精细工作,对手功能要求较高患者的术前心理指导,在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时一定要从患者角度出发,充分理解患者的焦虑与紧张情绪,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其手外伤程度,了解手外伤后续治疗以及恢复训练的重要性,避免患者过度焦虑和过分悲伤[2]。术前心理护理中应当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身手外伤情况,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并且注意讲解手外伤治疗的相关内容,让患者在思想上接受治疗并配合治疗,更好得完成临床治疗活动。注意带领患者熟悉医院和病房内环境,让患者克服陌生环境下的恐慌感和焦虑感,让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4]。(2)手术中。手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时,也需要格外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护理人员在手术中应该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慌感,手术过程中注意配合动作的轻柔温和,避免粗暴、马虎的操作,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术中配合时,与患者交流沟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压力,认真、细致的手术操作以及专业的手术配合则可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手术室环境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务必保证手术室内卫生整洁,避免感染和污染;同时注意手术室的温度、湿度适宜,营造舒适的氛围;必要时可以在手术室内播放音乐,缓解患者紧绷的精神状态,营造更为舒适的治疗环境[5]。(3)手术后。术后同样需要重视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一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监护,了解患者手术后的病情恢复情况,及时向患者汇报恢复的最新进展,增强患者术后恢复的信心,逐步改善患者治疗的情绪;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患者术后的负面情绪,分析其不良情绪产生原因,并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处理[6]。术后心理护理同样应该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术后心理护理中首先需要注意手外伤患者普遍常见的心理问题,比如担心手术效果,对手功能恢复训练存在疑惑等,护理人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和温和的态度为患者进行问题解答,消除患者的顾虑,改善患者情绪;此外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外向型患者在术后可能对手外伤恢复产生焦虑、着急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耐下心来等待身体功能恢复,提醒患者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进的展开训练,避免影响正常恢复等[7]。术后并发症是最容易增加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因素,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并发症预防;另一方面当并发症出现后,护理人员除了要进行对应处理外,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减少患者由于并发症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减轻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不信任,在有效处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同时,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指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并且改善医患关系[8]。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使用焦虑评定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与抑郁评定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患者焦虑抑郁指数进行评估;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患者的疼痛指数进行评估;统计治疗依从性,患者治疗依从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从不依从,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及疼痛指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及疼痛指数比较(±s,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及疼痛指数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VAS观察组 42 32.57±4.64 34.75±4.28 3.52±0.65对照组 42 40.85±5.39 41.27±5.68 4.81±0.47 t 5.874 6.445 5.459 P<0.05 <0.05 <0.05

2.2 两组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3.讨论

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器官功能,但由于手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保护,但又要不断地接触各种外部工具或器件,这就导致手部很容易出现损伤,进而出现手外伤,主要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大类。无论是哪一种损伤类型,都会对患者造成巨大危害,而且导致患者日常活动受到巨大限制,很多患者还需要通过手术方式才能恢复功能,因此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

手外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其病情治疗以及手功能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其中的心理护理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心理护理主张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更多的关爱患者心理健康,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和辅导,减轻患者住院和治疗过程中的压力。手外伤患者由于手部受伤,手功能损伤,甚至可能对其生活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手外伤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应该从患者角度出发,关注患者手外伤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工作、生活等具体情况,对患者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心理干预方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这一护理过程中,可以对手外伤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具体心理问题做出解答,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比较分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外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应用能够帮助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