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冯炜炜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苏州 215100)
骨质疏松情况临床较为常见,患者容易出现骨折问题,其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胸腰椎功能,不利于其日常生活,目前临床治疗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为主,其为微创手术,创伤小,患者承受应激刺激小,利于其预后恢复[1]。但是单纯手术治疗患者骨量恢复较慢,容易出现再次骨折情况,因此在术后多需配合药物治疗,其中唑来膦酸能够抵抗骨质疏松,促进患者骨量增多,应用价值较高[2]。本文探究了唑来膦酸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疼痛症状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9月我院2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平分为两组,每组14例。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1.83±4.02)岁,骨折节段:T12骨折6例,L1骨折6例,L2骨折2例;试验组男9例,女5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1.02±3.92)岁,骨折节段:T12骨折6例,L1骨折6例,L2骨折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标准患者;(2)具有PKP指征患者;(3)神志清楚患者;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导致的疼痛患者;(2)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3)1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患者。
对照组:PKP治疗,患者术前接受系统检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患者手术时取俯卧位,采取局部麻醉,使用椎体后凸成形球囊(山东冠龙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鲁食药监械生产许20100063号),配合使用相关器械,透视状态下进行伤椎弓根部构建,创建工作通道,将球囊撑开,对患者后凸畸形进行矫正,对椎体高度予以调整,准确注入骨水泥,观察伤椎骨水泥充盈情况,待其充盈后观察弥散效果,弥散效果理想后停止操作,待骨水泥硬化后,将穿刺针拔除。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4~6 h,给予患者塞来昔布(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生产,国药准字J20140072,规格:200 mg),使用200 mg/次,使用1次/d,进行消炎镇痛处理。试验组:唑来膦酸(Novartis Pharma Stein AG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81132,规格5 mg)治疗,在PKP治疗后给药,于术后3 d给药,静脉滴注,5 mg/次,取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给药1次,随访6个月,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做好康复指导工作。
(1)治疗效果,标准[3]:显效:脊柱胸腰段生理功能基本恢复骨折前状态,CT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未出现再次骨折情况;有效:脊柱胸腰段生理功能改善,CT检查结果提示骨折线模糊,未出现再次骨折;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疼痛评估,在术前1 d和术后4周评估,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4],使用带有0~10刻度的线段,患者根据主观疼痛情况选择,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难忍;(3)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患者提物、日常生活能力、坐、行走等,实际得分/50(最高可能得分)×100%,术前1 d和术后6个月检测比较[5];(4)Cobb's角、伤椎椎高比,使用影像学方法检测,术前1 d和术后6个月比较。
采用SPSS 24.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术前两组NRS评分、ODI指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RS、ODI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和功能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疼痛和功能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NRS评分/分术前 术后 t P试验组14 6.15±1.09 3.15±1.02 7.519 0.000对照组14 6.21±1.11 4.71±1.22 3.403 0.002 t 0.144 3.671 P 0.886 0.000组别 例数 ODI指数/%术前 术后 t P试验组14 48.15±3.54 21.17±3.74 19.086 0.000对照组14 48.29±3.89 34.29±4.01 9.376 0.000 t 0.097 8.953 P 0.923 0.000
术前两组Cobb's角、伤椎椎高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s角小于术前,伤椎锥高比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obb's角小于对照组,伤椎锥高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椎体恢复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椎体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Cobb's角/°术前 术后 t P试验组14 21.33±3.21 12.05±3.02 7.878 0.000对照组14 21.54±2.98 18.01±2.92 3.166 0.004 t 0.179 5.309 P 0.859 0.000组别 例数 伤椎锥高比/%术前 术后 t P试验组14 53.51±4.29 87.16±3.99 21.491 0.000对照组14 53.49±4.68 80.27±4.51 15.417 0.000 t 0.012 4.281 P 0.991 0.000
骨质疏松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目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患者数量较多,患者出现骨强度变低、骨量减少和骨脆性增加等情况,容易引发骨折,其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较为常见,会影响患者胸腰椎功能,导致其生活能力和质量降低,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促进骨折恢复的同时,还要促进骨质改善,预防再次骨折[6]。
本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和治疗后疼痛、功能、伤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如下: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PKP治疗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可提升患者伤椎稳定性,同时缓解其疼痛情况,改善患者病情,但是由于骨质疏松加之骨折导致的骨骼疼痛缓解效果欠佳,且对骨质疏松程度无法有效抑制,同时在伤椎矫正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后凸畸形无法矫正,因此术后患者存在再骨折风险。而唑来膦酸在全身骨质疏松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为三代双磷酸盐药物,药物进入机体后能够快速分布到骨骼中,并率先集中在高骨转化部位,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酶,进而对破骨细胞溶解起到抑制作用,且促使其逐渐凋亡,改善抑制状态下成骨细胞情况,促使其重新激活,进而改善骨平衡状态,且有效促进骨量增多,改善骨质疏松程度,有效预防再次骨折发生,并促进伤椎更好地恢复,提升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唑来膦酸联合骨质疏松治疗更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促进其功能及伤椎恢复,预防再次骨折,值得应用。但本次观察例数太少,还需加大样本量继续观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