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应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的影响效果

时间:2024-05-15

姜桂花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对应的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中普遍使用的肠内营养支持药物有肠内营养混悬液。有研究指出,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对于改善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症状效果更加显著[1]。基于此,本次试验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50例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常规肠内营养悬浊液与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治疗的临床差异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50例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抽签模型平均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悬浊液治疗。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4.68±3.3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4.75±3.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①患者在入院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呕吐,意识障碍,昏迷,偏瘫及呛咳等表现;②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诊断确诊,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疾病的诊断标准;③患者无糖尿病病史,但在入院后经连续不同时间段2次血糖指标检测值均不低于7.8 mol/L,符合高血糖特征;④患者自愿加入本次实验并与我院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非脑卒中患者;②患者心脑血管、肝肾功能存在异常;③患者合并存在严重的脑出血,颅内高压,颈椎病,免疫系统障碍性疾病;④患者有糖尿病病史;⑤患者不认同本次实验,不愿意参加。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实施24 h鼻胃管留置处理,同时实施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营养液,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悬浊液治疗(纽迪希亚制药公司,TPF),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治疗(纽迪希亚制药公司,TPF-DM)。开始营养输注治疗时,需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胃肠道功能进行综合评定,开始时营养液用量为500 mL,配以25 mL/L速率均匀泵入,如患者未出现不适症状,则可增加营养液输注量达2 000 mL,配以50 mL/L速率均匀泵入,而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增加用量,直至全量。在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的胃残量进行密切监测,如患者每日胃残量在50 mL以下即为正常,如患者每日胃残量在50 mL以上则需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血糖指标的影响。(1)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判定,NIHS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分别于治疗前后连续3日对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测定,以空腹与餐后2 h指标为基准。(2)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降钙素原(PCT)指标值进行测定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神经功能与血糖指标

血糖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值、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值及NIHSS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与血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神经功能与血糖指标比较(±s)

餐后2 h血糖/(mol·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25 10.36±0.58 7.12±0.33 14.25±1.13 8.24±0.32对照组25 10.39±0.61 7.81±0.35 14.30±1.19 9.08±0.46 t 0.228 9.184 0.194 9.598 P 0.820 0.000 0.846 0.000组别 例数空腹血糖/(mol·L-1)NIHS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25 25.27±6.16 17.36±3.32对照组25 24.87±6.35 21.54±4.33 t 1.760 4.608 P 0.084 0.000组别 例数

2.2 治疗前后PCT指标值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PCT水平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T水平值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PCT水平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CT指标值变化情况比较(±s, ng/m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CT指标值变化情况比较(±s, ng/mL)

组别 例数 PCT水平 t 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25 1.36±0.16 0.24±4.09 30.605 0.000对照组25 1.34±0.18 0.38±0.10 23.310 0.000 t 0.415 5.203 P 0.679 0.000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中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特点为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对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而言,其应激性风险疾病的发生率较高,高血糖即是其中之一。应激性高血糖是急性重症脑卒中强烈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机体代谢性失常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糖的升高异常[2-3]。由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自身病情的影响,吞咽苦难、意识障碍,无法经口正常进食,而又在血糖升高因素的影响下产生高分解代谢、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下降等诸多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感染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

以往在临床中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在肠内营养液注射,其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5]。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具有营养素全面、易被患者消化吸收、生物利用性良好的特点,在临床使用后能够有效缓解高分解代谢状况,促进患者的免疫功能提升,但是,针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而言,受到此类患者机体内血糖波动幅度较大的影响,常规的肠内营养混悬液则无法满足当前的临床需求,营养支持效果受到影响。而针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实际情况,需要在营养支持中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纠正,更好地调控患者的血糖指标值[6-7]。因此,本次研究将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用于观察组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值、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值及NIHSS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T水平值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PCT水平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具有较低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在进入机体后能够降低血糖的波动,同时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在进入机体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值,改善血胰岛素水平,此外,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还增加了膳食纤维含量,有助于患者机体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全面降低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

综上所述,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应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治疗效果显著,可行性价值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