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孙成立,张晓娇,李德怀,孙志海,王新涛

(1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骨外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六病区B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桡骨远端骨折在骨科属于常见疾病,其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以老年人和小儿为常见群体。一旦骨折,患者患处可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等常见表现,倘若治疗不及时,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使其生活质量降低[1]。目前,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多以手术为主,其中多采用桡骨远端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手术效果仍不理想[2]。为分析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治疗效果,本研究对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76例方案给予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各38例。对 照 组 男20例、女18例,年 龄62~83岁、平 均(73.58±5.64)岁,坠落伤12例、摔伤13例、车祸伤13例;研究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3~82岁、平均(73.13±5.24)岁,坠落伤13例、摔伤12例、车祸伤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临床资料齐全者;③治疗配合度高者;无手术禁忌证者。排除标准:①手术耐受较差者;②临床资料不齐全者;③治疗配合度低者。所有患者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桡骨远端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第2、3鞘管处背侧行S切口,将背侧伸肌支持带切开后在桡骨背侧放置钢板,切开时需注意减少对肌腱过度牵拉和桡神经的损伤,而螺钉的固定方向与同掌倾角的方向保持一致,对伸肌支持带和背侧鞘管进行修复,修复后置入引流管和引流条,并对皮肤组织逐层缝合。研究组行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术:患者采用平卧位,将其患肢外展侧台,实施麻醉后,予以常规消毒铺巾,止血带扎上臂;于近端腕横纹平面行2 cm横行切口,选桡侧的腕屈肌腱桡侧缘处进入,屈肌腱朝尺侧牵开,将旋前方肌显露,使用骨膜剥离器对旋前方肌潜行剥离,骨远端、近端的骨-肌隧道疏通,用拉钩将显露骨折端拉开,给予牵拉撬拨与复位,用克氏针行临时固定,在透视下保证骨折复位理想,将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于自旋前方肌的远端进行插入,拧入钻孔远排锁定螺钉;在前臂下段的掌侧行2 cm纵行切口,将近端锁定螺钉拧入,透视下保证复位和内固定理想,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手术切口依次缝合,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1.3 观察指标

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3个月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评定内容包括握力、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及活动功能5个方面,分值与腕关节功能为正相关;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3-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腕关节功能比较

研究组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2个月 术后3个月研究组38 57.43±5.06 69.25±5.11 77.06±5.74 85.21±6.51对照组38 57.52±5.18 64.64±4.71 73.12±5.83 79.39±6.36 t 0.077 4.089 2.968 3.942 P 0.472 0.013 0.030 0.015

2.2 两组术后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研究组术后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掌屈 背伸 旋前 旋后研究组38 53.41±6.36 63.65±6.19 85.17±6.11 85.31±5.83对照组38 47.43±5.18 57.12±5.71 80.51±5.06 79.32±6.21 t 4.494 4.780 3.621 4.335 P 0.010 0.009 0.018 0.011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是一种十分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通常因坠落伤、摔伤、车祸伤等导致,多发于老年人与小儿[5]。一旦桡骨骨折,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恰当,可导致僵硬、疼痛等,对其日常生活给工作带来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需及时接受安全有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6]。为此,对本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76例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本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桡骨远端骨折老年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可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究其原因考虑为:临床以往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桡骨远端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该术式虽具有一定手术效果,可缓解患者症状,但对患者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及术后易发生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手术效果欠佳[7]。临床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该术式在手术过程中剥离患者骨折断端软组织较少,可减轻其断端血运破坏。此外,保留旋前方肌置入钢板,不会破坏原有的解剖形态,对术后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8-9]。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掌屈、背伸、旋前、旋后腕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可提高患者腕关节活动度。究其原因考虑可能为: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不会明显破坏其肌肉,这对保护屈肌腱和旋前功能可发挥明显作用。同时,该术式能保留旋前方肌,可减小患者手术创伤,减少其术中出血量和减轻术后肿胀度。另外,研究组血管损伤、切口内血肿等并发症率5.26%低于对照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将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术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应用效果佳。究其原因分析为: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其对患者创伤较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临床将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术实施于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提高腕关节活动度,还能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