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杨 芳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主要承担对危急患者的诊治工作。静脉输液在急诊科室中应用广泛,数据显示,急诊患者输液率为60%~90%[1-2]。急诊科室接收患者数量较多,患者病情复杂,药物种类较多,这也使得急诊静脉输液的护理工作难度增加[3]。另外,静脉输液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疼痛、血液回流、针头脱落、液体外渗等影响预后疗效,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风险[4-5]。因此针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临床上需要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保障静脉输液疗效。我院就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意义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我院在2020 年1 月启动急诊静脉输液系统化护理方案,选取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的25 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以2019 年1 月—12 月开展常规护理的25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6例,女9 例,年龄21 ~76 岁,平均年龄(45.10±4.02)岁;对照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22 ~77 岁,平均年龄(44.12±4.12)岁。纳入标准:患者均具备静脉输液治疗指征。排除标准:排除精神障碍、交流障碍、意识障碍患者;排除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活动性肝炎、手术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入院后详细掌握患者药物过敏史、机体情况、病情,对其说明穿刺期间的注意事项,观察患者穿刺期间的感受,适当调节输液速度。
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掌握患者的学历水平以及疾病了解情况,并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原因、治疗流程、事项要点、预后情况等,从而使患者对自身病情更为了解[6]。急诊科室、输液室、走廊可设置宣传栏,重点宣传疾病的预防、诊疗、护理知识等,使患者对常见疾病的了解更为深入,提升其配合度。同时可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播放宣传视频,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静脉输液的事项要点、不良反应、护理工作等,提升静脉输液效率。输液前主动与患者交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解释,嘱咐患者严禁对输液滴速进行调整,严禁擅自拔针[7]。(2)心理护理。急诊治疗期间患者容易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包括焦虑、紧张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主动诉说内心顾虑,并介绍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治疗信心[8]。同时可通过播放音乐、看电视、看报纸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指导患者自我调整情绪,稳定患者心态。(3)输液护理。输液前结合患者、患者家属意见,合理选择输液穿刺部位,穿刺期间与患者积极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9]。同时观察患者病情,观察患者反应。尽量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对患者说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合理控制输液速度、输液量等,依据患者病情选择输液器材,病情较轻的患者应用钢制头皮针开展输液,病情较重且焦躁的患者予以留置针输液。(4)护理巡视。明确分工,必要情况下做好巡视工作,对输液期间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予以处理,包括不适症状、针头移位、针头脱落等。巡视期间了解患者的输液感受,并观察输液瓶液体剩余量、输液速度、注射部位皮肤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5)拔针护理。输液完成后拔除针头,应用无菌棉签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起针后告知患者按压穿刺处持续5 min 左右。若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在穿刺处停止出血后即可离开。
(1)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液体外渗、疼痛、回血、针头脱落等,并予以比较。(2)护理满意度评价以自拟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评测,问卷涵盖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质量、不良反应管理等,分值为0 ~100 分,分值>80 分则为满意,60 ~80 分则为较满意,<60 分则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急诊科室患者病情相对危急,变化快速,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0-11]。急诊患者医治时间较短,而静脉输液具有刺激性小、给药快以及药效发挥快等优势,可快速缓解病情,因此在急诊科室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2]。在急诊输液室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同时,受多因素影响如环境复杂、人流量大、药物种类多等,加之静脉输液属于创伤性操作,如缺乏合理护理,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影响护患关系[13]。
因此急诊科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工作能力,通过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输液质量得到保障。我院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开展系统护理,结果得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常规护理主要侧重药物使用、护理技术开展方面,而缺乏对患者生理、认知、心理等方面需求的重视,容易引发护患纠纷[14]。系统化护理干预讲究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求,并系统、全面得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拉近护患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系统护理模式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认知,使其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提升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配合输液护理、巡视护理,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开展。同时系统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疏导消除患者静脉输液期间的负面情绪,提升身心舒适度,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15]。
综上所述,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开展系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