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调强放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时间:2024-05-15

冉双华,马 艳

(石柱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 重庆 409100)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好发于长期吸烟者、接触污染空气者及接触职业致癌因子者,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咳痰、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需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1]。由于早期肺癌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待患者发觉症状,行医就诊时多已进展至晚期,此时患者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多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虽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操作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提高靶区剂量和避免周围重要正常组织发生不良放射反应,才能保障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调强放射、三维适形放射是目前临床在放射治疗中常用的两种技术,已有研究证实,两者在鼻咽癌、前列腺癌等靶区复杂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剂量学优势,但关于两者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报告并不多见[2]。基于此,本文特分析和对比了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在肺癌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3]中关于肺癌的诊断标准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2)存在放射治疗禁忌证者;(3)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和精神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9.27±1.04)岁,疾病类型:鳞癌15例、腺癌11例、小细胞癌9例,T分期:T3期20例、T4期15例;研究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9.29±1.03)岁,疾病类型:鳞癌16例、腺癌10例、小细胞癌9例,T分期:T3期19例、T4期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先采用体膜对患者行体位固定,并在其胸部作4~6个定位标记,然后,对其行CT增强扫描,将扫描的图像传输至适形放疗计划系统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勾画出大体的肿瘤体积、肺部病灶、纵膈淋巴结、临床靶区等,再给临床靶区勾画X、Y、Z轴,在各轴上勾画临近敏感指标,然后,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根据方向观及射野方向观在临床靶区三维图像上设置4~6个平面、非共面射野和对各射野剂量权重进行设置,最后,按时三维治疗计划对患者行照射治疗。研究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前的操作基本同对照组,然后,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中获取肺V5、V20值作为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和目标函数,取60 Gy作为处方剂量对靶区和关键器官照射量进行不断优化,直至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不能满足靶区和关键器官照射量学要求。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及生存周期,治疗疗效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完全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体积缩小50%以上,且持续1个月以上;好转:治疗后,肿瘤病灶体积缩小25%~50%,且持续1个月以上;稳定:治疗后,肿瘤病灶体积缩小或增大25%以下,且持续1个月以上;恶化:治疗后,肿瘤病灶体积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跟踪,了解其生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例)

2.3 两组患者生存周期对比

研究组患者生存周期(10.34±1.08)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7.05±0.6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04,P<0.05)。

3.讨论

肺癌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指的是原发于肺部、气管及支气管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及小细胞癌等多种类型,引发该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有多种,如肺部慢性感染、长期吸烟、长期接触污染空气及职业致癌因子、遗传因素等。2016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约429万,其中,肺癌患者数量为73万,占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总数的17%,且每年有281万患者死于癌症,其中,因肺癌致死的患者比例高达21.7%[4]。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肺癌均居恶性肿瘤首位,需要临床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降低其死亡率或延长其生存周期[5]。由于早期肺癌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待患者发觉症状,行医就诊时多已进展至晚期,此时患者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多行放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放射治疗技术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其主要是通过CT扫描对肿瘤结构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挡铅,是放射靶区形状与肿瘤结构三维方向一致,从而能提高肿瘤靶区照射剂量和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从而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降低其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调强放射治疗则是一种改良版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对照射野内的照射剂量和强度进行调节,促进靶区体积内的照射剂量更加均匀,不仅能提高肿瘤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还能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照射剂量[7-8]。

本文中,对两组肺癌患者分别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结果显示,调强放射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显著低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22.86%),调强放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57.14%),调强放射治疗组患者生存周期(10.34±1.08)个月显著长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7.05±0.64)个月,说明相比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肺癌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调强放射治疗安全性更高、疗效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