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系统性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张惜春,王 慧,赖钰琪

(东莞康华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大多数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无形之中诱发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因此,在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我院实施了系统性康复护理,现对其方法和效果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14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32 例,年龄42 ~78 岁,平均年龄(64.5±1.2)岁,病程8 ~35 个月,平均(22.3±1.0)个月;实验组中男性40 例,女性30 例,年龄43 ~78 岁,平均年龄(64.8±1.3)岁,病程10~35个月,平均(22.6±1.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通过脑CT 或MRI 影像学进行检查后得到确诊,并满足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愿意参与康复护理,且治疗自信心和依从性高,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准确表达;(3)患者发病时间大于6 个月,且病情相对稳定;(4)所有患者均对护理方法有所了解,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肿瘤、脑外伤等相关疾病诱发的偏瘫现象;(2)确诊为脑卒中,但是不存在后遗症现象;(3)存在情绪、行为、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如下:(1)加强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并通过多媒体、图片等形式来告知患者康复护理的基本知识,既能够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还可以提高其治疗和护理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2)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治疗和护理环境,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并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身体指标;(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引导和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降低糖和脂肪的摄入,而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最好为其提供半流食,防止便秘的发生;(4)出院前康复指导。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按照要求对患者开展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要按时、按质、按量做保健操,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做好监督,引导和鼓励患者结合自身和家庭情况尽可能参加有意义的社交活动,可以为患者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还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告知患者做好身体监测工作,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院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实施了针对性、系统性的康复护理:(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对残留的肢体功能进行锻炼,告知患者尽可能开展如厕、进食、穿衣等锻炼,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2)肢体功能锻炼。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早期患者,一般为其开展被动训练,主要是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两端关节的活动,一般控制3 ~4 次/d 即可,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时间,被动训练一段时间后,告知患者开展主动运动,如仰卧抬脚、伸手等,逐渐过渡到站立、行走、坐起、下蹲等锻炼,同时引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夹菜、扣纽扣等精细动作的训练;(3)手掌微震动训练。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关节及附近的筋膜和肌肉特点,并以自己的手掌实施微振动,从而使患者的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症状得到改善。同时,手掌微震动训练侧重于上半身,主要是以肩胛骨中央、两肩、三角肌及下端关节为主,而对于腰臀部,则主要是以股骨大转子附近、臀大肌中部及下端、腰。最开始训练时间控制为1 min,随后循序渐进的延长即可;(4)运动康复训练。借助健身球来对患者开展运动康复辅助训练,不同体位所开展的训练方法不同[2]。

1.3 观察指标

(1)借助Berg 平衡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评判,内容涵盖了从坐位站起、从站立位坐下、从地面拾物、闭目站立、转移、无支持坐位、无支持站立、站立位上肢前伸、双脚并拢站立、站立转身后看、转身360°、单腿站立、站立位-脚踩凳、双脚交替站立等14 个项目,总分为56 分,每个项目评分为0 ~4 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具有比较好的平衡功能;(2)借助Fugl Meyer 运功功能量表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能力和下肢运动能力进行评分,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运功功能越好;(3)借助FIM 功能独立性测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给予评分,每个项目总分为50 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独立性越好;(4)对康复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功功能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上肢运动能力和下肢运动能力进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平衡能力、上肢和下肢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x- ± s,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功能独立性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功能独立性评分比较(x- ± s,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阶段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中有3 例(4.29%)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中有14 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上述不良反应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处理后得到明显改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主要是以脑内动脉出血、狭窄、闭塞为主要临床症状,极易诱发血液循环障碍,致残率比较高,而失语、偏瘫是常见的临床表现[3]。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但是其偏瘫风险比较高,需要长时间进行恢复,无形之中增加了患者的身心折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需要给予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实际上,系统性康复护理既要对双侧肢体功能协调训练给予综合考虑,并借助针对性、系统性的主动训练来实现重组脑皮质损伤功能,进而促进偏瘫侧功能的恢复[4]。而手掌微震动训练主要是对挛缩关节和肌肉施以震动和舒缓,从而达到放松关节和肌肉的目的,同时,这样的反复主动训练还可以加快运动技能的修复,促进脑皮质重组[5]。此外,在手掌微震动训练过程中,要对患、健两侧协调性给予重视,并均衡改善,以此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康复训练主要是借助健身球来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要注重平衡功能训练,其既能够协调肌群配合、缓解肌肉痉挛,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技能。同时,运动康复训练还能够使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并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患者膝关节、足关节和腰臀部肌肉挛缩现象。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实施系统性康复护理既能够使患者的平衡能力得到改善,提高其上下肢运动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康复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