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闫建林,田蕊蕊,武余林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山西 晋中 030800)
睫状体平坦部的玻璃体切割术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微创玻璃体手术不断发展以及创新下[1],玻璃体切割术逐渐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且已经成为当前治疗眼部疾病的一种主要术式。作为玻璃体切割术后最为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因具有玻璃体残缺以及眼部构造的变化,导致白内障手术存在风险性[2]。因此本文针对上述情况,进一步分析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的效果。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患者共计68例(68眼)。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26)。
研究组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46~82岁;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区间43~85岁。两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经过临床确诊为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排除标准:遗传、外伤等导致的白内障。
本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散瞳处理。
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麻醉满意后,采用聚维碘酮和复方氯化钠溶液冲洗结膜囊,于角膜缘做3.2 mm三平面透明角膜切口,前房内注入适量粘弹剂,于3:00位置角膜缘内作一辅助切口,在5.5~6.0 mm左右区间进行进行连续、居中、环形撕囊,水分层和水分离,应用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及皮质,后囊膜进行抛光,前房及囊袋内注入适量粘弹剂,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定位钩调整人工晶体至正位,吸除残留粘弹剂,水密切口[3],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予以敷料包扎。
研究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硅油取出术:2%利多卡因注射液、罗哌卡因注射液1:1等量混合液球后麻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方法同对照组,行硅油取出术:颞下方角膜缘后3.5 mm放置灌注,于鼻上或颞上剪开球结膜,角膜缘后3.5 mm 20 G穿刺刀穿刺玻璃体腔,抽吸玻璃体腔硅油,查看眼底,视网膜在位,缝合上方巩膜切口、结膜切口,指测眼压Tn,拔出灌注,缝合颞下方穿刺口,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予以敷料包扎。
统计术中表现、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应用Excel SPSS 17.0软件处理,其中对于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中,超声乳化吸除术成功,抽取皮质的过程中2例(7.69%)前房深度波动,前房异常加深、虹膜晶体隔位置后移6例(23.08%)、2例(7.69%)出现术中后囊破损,后囊破损睫状沟植入人工晶体。研究组未发生后囊破损(0.00%),对照组发生2例(7.69%),组间不具有差异性(χ2=1.6508,P=0.1988)。
68例患者中,共计5例(7.35%)发生瞳孔缩小情况,同时还出现3例后囊膜浑浊钙化,手术中未出现悬韧带断裂/后囊破损导致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内的情况。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不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1)悬韧带受损:作为连接晶状体赤道以及睫状体的纤维结构,晶状体悬韧带具有保持晶状体位置,同时对晶状体前表面弯曲具有调控的作用。在悬韧带结构中,少数的纤维构造和玻璃体前界膜处于接触的特征,在PPV进行中,上述描述的部分会产生一定的损害[4]。(2)瞳孔不易散开:PPV进行中,眼部受到手术的刺激,导致前列腺素引发合成以及释放的现象,引发瞳孔问题。(3)前房加深:PPV手术后,液体替代玻璃体,导致晶状体失去支撑力,同时玻璃体腔的液体存在一定的流动特征。白内障手术应用中,灌注液容易通过异常受损的悬韧带,在前房、玻璃体腔之间流动,从而引发虹膜—晶状体隔前后移动,以此前房发生波动、后囊膜波动。相关文献证实,对于PPV手术患者,仅仅在中周部区域进行PPV,在白内障手术进行中,前房异常波动的情况也就更为显著。
目前白内障成为玻璃体切割术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发生率高达80.00%以上[5],特别是对于PPV手术中植入硅油的患者来说,术后白内障概率可以说100.00%。即便是将硅油取出,白内障依然可以发展。当前,白内障形成机理不具有确定性,分析这一因素可能是因为:(1)在手术中玻璃头对晶体后囊接触,造成了机械性的伤害,导致晶状体浑浊;(2)前段玻璃体核晶体后囊出现紧密连接的特征,因此PPV进行中,晶体后囊膜通透性呈现增大的特征,导致手术中、手术后玻璃体腔内填充物,更容易通过后囊膜渗透入晶状体中,造成晶体浑浊率提升。PPV手术完成后,气体以及硅油替代了玻璃体成分,从而让晶状体本身的环境产生变化,造成晶体营养代谢进程延缓,从而晶体上皮细胞变性以及纤维化生,加速白内障进展。(3)PPV进行中,玻璃体腔内的成分变化以及持续性的灌注,造成晶体蛋白出现氧化。(4)手术进行中,显微镜以及眼内的光导纤维照明系统存在光毒性反应,从而晶体蛋白出现过氧化,晶体浑浊率提高。
通过本文数据证实,对照组中,超声乳化吸除术成功,抽取皮质的过程中2例(7.69%)前房深度波动,前房异常加深、虹膜晶体隔位置后移6例(23.08%)、2例(7.69%)出现术中后囊破损,后囊破损睫状沟植入人工晶体。研究组未发生后囊破损(0.00%),对照组发生2例(7.69%),组间不具有差异性(χ2=1.6508,P=0.1988)。两组患者中,共计5例(7.35%)发生瞳孔缩小情况,同时还出现3例后囊膜浑浊钙化(均发生于研究组),手术中未出现悬韧带断裂/后囊破损导致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内的情况。
临床对于PPV手术后患者,对于白内障手术前判定困难的疾病,细致的手术前检查及评估十分关键。首先对于全身以及眼部疾病患者,需要在手术前对裸眼视力情况以及最佳矫正视力进行记录。
在手术进行中,建议做居中、正圆形以及大小适度的连续环形撕囊,撕囊直径保持在6.0 mm左右,手术后囊袋收缩以及后发白内障的概率将呈现一定比率的降低。所以PPV手术后白内障手术应对这一因素进行考虑,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悬韧带损伤。
综合以上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难度以及风险率均有所提升,因此在手术前应细致记录患者的术眼情况,从而进行准确的评定,同时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手术方式。且两种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手术中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率进行科学的应对,从而达到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安全的有效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