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陈永刚,杨尚增(通讯作者)

(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重庆 409800)

腹股沟疝实质上就是大腿根部的腹壁筋膜层出现缺口。最常见的疝内容物是脂肪和网膜[1]。对于腹股沟疝临床上一直是主张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既往由于受到医疗技术上的限制,一般是采用开腹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创伤大导致患者术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2]。而微创技术利用腹腔镜开展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分析经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纳入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共5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6.86±2.59)岁,类型:单侧直疝16例,单侧斜疝7例,双侧直疝4例,双侧斜疝2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7.01±2.46)岁,类型:单侧直疝15例,单侧斜疝9例,双侧直疝3例,双侧斜疝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查体、B超确诊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3]中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3)符合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1)合并腹腔内严重感染、恶性腹水;(2)合并凝血机制障碍者[4]。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完成麻醉后做一斜形切口,长度在6 cm左右,逐层切开,找到疝囊,于精索内后方分离至疝囊颈,远端止血,选择合适补片并放置,将补片与腹直肌鞘耻骨止点缝合,补片下缘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剪开上部补片2/3,从补片的上尾端越过精索与下尾端交叉,将上缘补片与腹内斜肌缝合,最后行外环重建,最后逐层关闭腹腔。

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完成手术前的气腹建立并置入三个套管,将腹腔镜镜头放置其中,并确定操作孔。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应置于对称的位置。进入腹腔后,观察疝的相关情况。腹膜切开,在疝缺损上缘自脐内侧皱襞至髂前上棘切开腹膜,游离上、下缘的腹膜瓣,进入腹膜前间隙。继续向内侧分离,进入Retzius间隙,解剖暴露整个耻骨联合和耻骨梳韧带,再向外侧分离进入Bogros间隙和髂窝间隙。腹膜前间隙的大致分离范围为内侧至耻骨联合并越过中线,外侧至髂腰肌和髂前上棘,上方至联合肌腱上2~3 cm,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方约2 cm,外下方至精索成分腹壁化。将斜疝疝囊从腹股沟管内拉出并向腹腔内高位回纳,回纳后的疝囊无须高位结扎。

1.3 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次下床时间。

两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尿潴留、阴囊血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

1.4 统计学分析

适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 s)、(%)表示,采用t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次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 s)

术后第一次下床时间/h观察组 30 106.96±10.06 35.42±4.68 6.55±0.89对照组 29 70.02±6.61 65.79±6.79 20.04±2.61 t 16.254 14.225 18.706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经治疗,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 s)

组别 例数 TNF-α/(mg·mL-1) IL-6/(n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01.93±144.89 25.47±5.29 29.01±5.99 18.38±3.09对照组 29 102.35±15.9356.34±10.22 28.93±6.39 23.21±5.16 t 0.682 5.336 0.298 6.002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CRP/(mg·L-1)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2.77±3.32 5.13±1.67对照组 29 12.23±3.29 8.77±2.91 t 0.587 7.305 P>0.05 <0.05

3.讨论

从疾病发生的性别差异上可以发现,男性要明显高于女性,由于发病后会合并腹部疼痛,加上发作突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直接影响到患者步行功能,甚至危害患者身体健康[5]。对于部分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也由于腹股沟区各肌肉腱膜及胶原合成、转换存在缺陷,即使是经过手术修补,也可能无法阻止局部抗力的减弱,增加疝复发的可能[6]。其中传统采取的手术方式虽然手术操作简单且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已经替代了传统有张力疝修补术。但是这种手术方式由于手术切口大,容易导致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7]。本次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次下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利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大部分患者疼痛轻,更加美观。由于避免了因切口带来的组织损伤、神经损伤,因此发生切口感染的可能性也更低。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具有较大的手术空间,加上视野清晰,补片更加容易放置。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还可看查到是否有隐匿疝,并能够得到更加及时的治疗。在治疗双侧疝、复合疝、复发疝等方面也具有更加明显的临床优势[8]。

部分接受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切口最短可仅1 cm,这种情况下患者因手术带来的损伤更小,且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另外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利用腹腔镜充分探查清楚术野情况,对降低相邻组织损伤风险也有重要意义[9]。在本文中,接受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的观察组患者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由于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对患者的扰动小,因此其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更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手术效果,在进行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要避免影响到患者的膀胱,在腹膜切开的过程中也需要尽可能减少对腹壁下血液的影响。甚至可以不要打开腹横筋膜进行手术操作。

综上所述,对于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前对患者扰动小,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更低,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