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铝碳酸镁联合西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4-05-15

黄亚娜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胆汁反流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胆汁反流主要指混有胆酸的十二指肠液通过幽门反流入胃内,可导致胃黏膜损伤[1]。该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反酸、口苦等,十二指肠液反流同时也是消化性溃疡发生机制之一,消化性溃疡进一步增加了消化道癌的发生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相关研究显示[2],胆酸在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此需给予胆汁酸药与促胃肠动力药物。现如今,针对该病的治疗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式,常用的药物包含铝碳酸镁、莫沙必利、西沙必利、依托必利、复方阿嗪米特等。研究指出[3],铝碳酸镁具有保护胃黏膜、中和胆汁、中和胃酸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反酸、腹痛等症状;西沙必利具有促进胃肠动力,减少十二指肠液胃反流、改善胃肠道症状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铝碳酸镁和西沙必利对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宜宾市第二人民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2020年1月就诊的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2例,分别给予铝碳酸镁、西沙必利、铝碳酸镁+西沙必利联合治疗。其中A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7.52±3.47)岁;B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0~67岁,平均(47.38±3.41)岁;C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47.45±3.43)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A组接受铝碳酸镁治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410,0.5 g/片)饭后服用1 g/次,3次/d,持续1个月。

B组接受西沙必利治疗(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45,5 mg/片)饭前服用1片/次,3次/d,持续1个月。

C组接受铝碳酸镁+西沙必利联合治疗,药物生产批号、厂家、服用方式及剂量与A、B两组无差异,持续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内胆汁变化状况,并进行组间比对。(1)临床症状积分:对腹胀、恶心呕吐及腹痛症状进行分析,记为1~3分,分值越高表示严重程度越高。(2)使用24 h胆汁监测仪监测患者胃内胆汁状况;详细记录胃内胆汁反流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总时间及胆汁反流≥5 min次数;检测前嘱咐患者禁食6 h,检测当日暂停普通饮食,给予半流质无渣标准试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t检验,多组间检验,使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症状积分

C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相较于A组与B组患者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症状积分组间比对(n=32,分)

2.2 胃内胆汁变化

C组与A、B两组相比,胆汁反流次数、胆汁反流≥5 min次数降低,最长反流时间及反流总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胃内胆汁变化组间比对(n=32, ± s)

表2 胃内胆汁变化组间比对(n=32, ± s)

注:*表示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胆汁反流次数/次 最长反流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1.57±11.52 8.95±2.19* 67.52±21.52 8.24±1.68*B组 34.18±12.63 12.85±3.02* 71.42±22.14 21.03±9.86*C组 33.58±11.74 5.01±1.73 69.41±21.83 4.53±1.22 F 0.420 87.240 0.260 70.850 P 0.660 0.000 0.775 0.000组别 反流总时间/% 胆汁反流≥5 min/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13.58±4.75 1.47±0.43* 5.45±2.52 1.75±0.21 B组 16.41±5.27 4.31±1.62* 6.01±2.74 3.02±1.52 C组 14.37±4.98 0.45±0.19 5.57±2.62 0.85±0.31 F 2.720 134.990 0.40 45.560 P 0.071 0.000 0.670 0.000

3.讨论

慢性胃炎在临床上多见,常伴有胆汁反流,主要是因胃肠功能紊乱造成十二指肠逆蠕动,引发胆汁反流进入胃内而致。有相关资料显示[4],胆汁酸可以通过非特异性组织损伤,直接损伤胃黏膜。若患者反流频率较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加大胃溃疡风险。为此,需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

临床上具有抗胆汁,减轻胆汁损伤的药物相对较少,其中消胆胺(考来烯胺)是常用中药物,它是一种胆酸结合药物,常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但需要在碱性环境下发挥治疗效果。但胃内属于强酸环境,胆汁反流的患者通常处于胃内的酸性环境中,与酸协同致病。同时,该药物与胆汁不可逆结合,最后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导致胆酸不能通过肠肝循环重吸收,胆酸亦是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的重要物质,胆酸的减少或导致营养物质吸收困难,故临床上现已少用[5]。而铝碳酸镁是一种抗酸制剂,能与胃内胆汁酸选择性结合,降低或抑制胆酸、溶血卵磷脂与胃蛋白酶等相关黏膜损伤因子,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该药物具有特殊的层状网络结构,能在胃内强酸性环境下与胆汁酸结合,当结合胆汁酸进入肠内碱性环境时,进行释放,不会影响胆酸的肠肝循环,有效维持胃内生理环境及营养物质的吸收,保持胃内适度的pH值。另外,铝碳酸镁还能与胃酸、胃蛋白酶等结合,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害,强化胃黏膜的保护因子,有助于慢性胃炎、胃黏膜糜烂、消化性溃疡的恢复。现如今,该药物已逐渐成为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治疗的主要药物。

胆汁通过十二指肠反流入胃腔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幽门口开放。②十二指肠的收缩活动将十二指肠内容物逆蠕动入胃内。在通常情况下,胃十二指肠的收缩的协同进行的,不会有逆蠕动的发生;但若患者胃肠功能受损、动力紊乱,就可能出现十二指肠逆蠕动,结合幽门的开放,十二指肠内容物就可能反流入胃内;若胆汁反流的频率高、反流持续时间长、反流内容物量大、在胃内停留的时间长,就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严重的可能导致胃溃疡、胃癌的发生。西沙必利是常用的胃肠促动力药物,它能刺激肠肌间神经丛中的5-羟色胺亚受体,释放乙酰胆碱,从而促进胃肠动力,促发胃肠蠕动,缓解胃肠动力紊乱,减少胆汁反流,改善临床症状。经临床大量研究显示,相较于单一用药,联合用药能有效提升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资料效果[6-7]。本文显示,C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胆汁反流次数、胆汁反流≥5 min次数相较于A组与B组均明显降低,且最长反流时间及反流总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给予铝碳酸镁+西沙必利联合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胃内胆汁状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