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量元素和尿酸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4-05-15

李燕妮,胡亚卓(通讯作者)

(1西安理工大学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48)

(2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神经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65)

机体中的微量元素在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其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是某些代谢过程中辅因子主要组成部分之一[1]。脑梗死极大地威胁了人类生命健康,作为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常见病,一旦出现脑梗死后,极容易引发病人残疾,进而让其丧失日常工作、生活的能力,对社会经济、家庭生活均带来巨大的负担[2]。本研究通过检测非脑梗死和脑梗死病人血清中镁、钙、铜、铁、锌等微量元素浓度的变化,分析其水平高低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酸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从而验证此类微量元素是否参与脑梗死发病过程,最终达到防治脑梗死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00例2018年4月—5月在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病人。纳入标准:年龄范围在18~80岁之间;脑梗死病人均经头颅影像学确诊为脑梗死。排除标准:病人入院前1个月内服用的药物中具有镁、钙、铜、铁、锌等微量元素。将上述病人根据是否出现脑梗死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组66例病人中女35例,男31例,平均年龄(66.68±7.24)岁。非脑梗死组34例病人中女21例,男13例,平均年龄(50.78±11.78)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显著(t=7.201,P<0.05)。

1.2 方法

抽取全部病人清晨的空腹静脉血5 mL,测定血液中的钙、铁、镁、锌、铜和尿酸浓度,采用颈动脉超声仪器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其中微量元素采用Agilent 55B原子吸收光谱仪及其配套试进行检测(购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尿酸浓度采用BS-3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仪器购自深圳市迈瑞医疗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尿酸含量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对微量元素含量与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相关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微量元素浓度等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运用Pearson法分析微量元素水平和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脑梗死组钙、镁、锌的微量元素浓度较非脑梗死组低(P<0.05);而铜浓度及铜/锌比较非脑梗死组高(P<0.05);而铁含量较非脑梗死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 s)

表1 两组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 s)

组别 例数 钙/(mmol·L-1) 镁/(mmol·L-1) 铁/(mmol·L-1)脑梗死组 66 1.65±0.04 1.49±0.16 8.64±0.54非脑梗死组 34 1.68±0.06 1.59±0.14 8.77±0.58 t 2.980 3.085 1.112 P 0.004 0.003 0.269组别 例数 铜/(μmol·L-1)锌/(μmol·L-1) 铜/锌脑梗死组 66 22.50±4.01 114.02±12.62 0.20±0.04非脑梗死组 34 20.43±4.52 119.87±10.07 0.18±0.04 t 2.341 2.344 2.369 P 0.021 0.021 0.020

2.2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酸对比

脑梗死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水平均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酸对比( ± s)

表2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酸对比( ± s)

组别 例数 尿酸/(μmol·L-1)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m脑梗死组 66 316.20±90.74 0.94±0.12非脑梗死组 34 277.60±54.65 0.80±0.40 t 2.274 2.633 P 0.025 0.010

2.3 微量元素含量与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分析

两组微量元素镁、铁、锌、铜/锌比值和尿酸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微量元素钙与尿酸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0,铜与尿酸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48。微量元素钙、镁、铁、铜、锌、铜/锌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显著相关性,见表3。

表3 微量元素含量与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分析

3.讨论

医学界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体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发现,大多数疾病和病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失衡密切相关,并根据这个建立相关微量元素平衡的理论,从而产生的一门新型学科称为微量元素组学。该学科是一种整合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分支。近年来,随着人们不断研究相关预防、控制以及治疗脑梗死的手段,并在介入治疗、药物溶栓、康复治疗等方面获得相应的进展,然而目前并未从根本上预防并治疗脑梗死,仍然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方便深入的认识、治疗脑梗死[3]。目前相关研究发现,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水平异常和脑梗死、血脂异常、肥胖、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疾病相关[4]。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脑梗死病人体内血清中的微量元素水平明显失衡,为其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能够维持微量元素平衡,进而提高其临床疗效[5]。然而微量元素是如何影响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

有数据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和血清尿酸水平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血清尿酸浓度上升会极大地增加急性脑梗死发生风险[6]。在对病人进行相应的降尿酸措施后其预后能够极大地改善[7]。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会表现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进而增加脑梗死的危险性[8]。本研究分析了非脑梗死及脑梗死病人血清中镁、钙、铜、铁、锌水平的变化及其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酸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的镁、钙、锌微量元素水平较非脑梗死组低,差异明显;铜水平和铜/锌比值较非脑梗死组高,差异显著;铁水平较非脑梗死组略低,但无明显差异。虽然本研究发现非脑梗死和脑梗死病人的铁水平并无明显差异,然而相关研究证明,正常的铁浓度能够防止血小板数量增加,进而阻止血栓产生,体内低浓度的铁可以维持血小板的数量在可控范围内,然而铁水平过低反而会造成血小板数量急剧上升。说明适量的补充镁、钙、锌能够一定程度上预防脑梗死,降低铜水平,提高锌含量,在预防并治疗脑梗死方面发挥作用[9]。体内的钙水平和尿酸浓度呈负相关,这提示我们提高机体内的钙水平在降低尿酸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铜元素水平和尿酸浓度呈正相关,提示我们降低机体内的铜水平,在降低尿酸水平方面效果显著,从而提高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

脑梗死具有高致残、高致死率,若一级、二级预防不做好,将极大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本研究通过分析检测非脑梗死和脑梗死病人血清中镁、钙、铜、铁、锌等微量元素浓度的变化,分析其水平高低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酸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从而验证此类微量元素是否参与脑梗死发病过程,最终达到防治脑梗死的作用。本次所选对象,由于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而两组可比性差,会影响结果。因此,今后还需继续观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