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梁丽丽
(山东省煤炭泰山疗养院<山东泰安煤矿医院>血液透析室 山东 泰安 271000)
终末期肾病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的终末阶段,对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15 mL/(min·173 m2)即可确诊[1]。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将会引起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毒素在体内发生蓄积,临床多表现为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水肿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延缓肾衰竭进程,延长患者生存期[2]。但是,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常伴有慢性微炎症状态,增加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既往研究表明[3]:高通量血液透析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能更加彻底的清除体内毒素,有助于降低临床死亡率,但是该方法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终末期肾病患者为对象,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月终末期肾病患者120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9~76)岁,平均(57.98±5.61)岁;透析时间(1~5)年,平均(2.59±0.71)年;原发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0例,其他9例;观察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0~79)岁,平均(58.11±5.65)岁;透析时间(1~6)年,平均(2.63±0.76)年;原发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9例,高血压肾病11例,其他10例。本研究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同意书,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终末期肾病诊断标准[4],均经临床检查确诊;(2)均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患者均可耐受;(3)未接受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治疗,具有完整的基线材料。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甲状旁腺切除术、认知功能异常者;(2)使用降脂药物、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者;(3)近6个月具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
两组均给予维持性低磷、低蛋白饮食,常规给予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及铁剂等方法治疗干预。同时,患者治疗过程中均不给予他汀类药物、磷结合剂及活性维生素D干预,且透析期间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透析仪器为费森Fx8透析器治疗干预,膜面积控制在1.4 m2,超滤系数设置为5.5 mL/(h·mmHg),每次透析4 h,每周3次,根据患者恢复、耐受调整透析量。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透析仪器为费森Fx60透析器治疗干预,膜面积控制在1.4 m2,超滤系数设置为40 mL/(h·mmHg),每次透析4 h,每周3次,根据患者恢复、耐受调整透析量,3个月治疗后评估患者效果。
(1)营养状态。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次日取外周空腹血3 mL,离心后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患者白蛋白(ALB)水平;采用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TP)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P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5];(2)炎性因子。取上述分离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6(IL-1、6)水平;(3)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贫血、感染、癫痫、低血压及脑出血发生率。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 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营养状态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营养状态得到改善;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营养状态ALB、PT、PA及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χ-±s,g/L)
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炎性因子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炎性因子TNF-α、IL-1、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χ-±s,pg/mL)
两组治疗过程中贫血、感染、癫痫、低血压及脑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终末期肾病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与尿毒症概念类似。临床上,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达到5期时即进入终末期肾脏病阶段,能引起各种症状,包括:胃纳差、皮肤瘙痒、呕吐及水肿等,部分患者可伴有水肿。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用的治疗干预方法,能延缓病情发展,降低临床死亡率。但是,患者治疗时选择何种模式缺乏统一的标准。近年来,高通量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营养状态ALB、PT、PA及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炎性因子TNF-α、IL-1、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高通量血液透析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利于患者恢复。高通量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常用的干预方法,能提高透析膜扩散性与通过性,能利用弥散、对流、吸附结合方式清除溶质。同时,该方法能清除更多的有毒物质,获得低通量透析难以得到的治疗效果,可保留患者的RRF,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期;既往研究表明[6]: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能对血液中小分子、大分子等进行有效的清除,有助于降低血磷、血钙及血脂水平。本研究中,两组治疗过程中贫血、感染、癫痫、低血压及脑出血发生率无统计意义(P>0.05),提示高通量血液透析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安全性较高,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但是,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过程中应加强其生命体征监测,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干预,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
综上所述,高通量血液透析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