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效果探讨

时间:2024-05-15

张 锋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交通运输业及工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也相应地增加了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颅内损伤在外伤中较为常见,其能够单独存在,也可能与其他的损伤共同存在,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可将该病分成脑损伤、皮损伤和颅骨损伤,而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归类于头皮损伤,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则归于颅骨骨折,脑损伤则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1-2]。按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又可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昏迷,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并发呼吸道梗死、呼吸暂停及休克等,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3]。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法,救治病人生命,恢复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是颅脑损伤手术的治疗原则,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或后遗症[4]。采用急诊手术治疗时,对手术麻醉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现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来源于本院自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的。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静吸复合麻醉)与研究组(30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具有明确的诊断资料和检查资料,患者均为现患病例;对本研究悉数知情;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损伤者,或者对本文研究具有影响疾病者;凝血障碍者及免疫系统疾病者,或则年龄较大需要特殊治疗者,或不耐受手术治疗者;受试者依从性差,严重违背试验方案者,或不配合及拒绝参加研究者;长期饮酒史及服用精神类药物者,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心电监护,清除口腔内分泌物,观察心率、血压及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有创动脉压监测后进行麻醉诱导,面罩吸氧去氮,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5μg/kg,罗库溴铵1 mg/kg,经口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对照组给予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

研究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其静脉用药方式为使用丙泊酚,维持血浆浓度6 mg/L,瑞芬太尼0.1~0.3μg/(kg·min),直至手术结束。观测肌肉松弛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追加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详细记录颅内压、心率和血压。

1.3 观察标准

比较两组的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3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比较

两组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3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比较( ± 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比较( ± s)

组别 n 心率/(次·min-1)麻醉诱导前 术毕 术后30 min研究组 30 62.16±9.11 83.26±8.90 82.12±8.64对照组 30 61.73±9.84 81.34±8.88 80.12±7.72 t 0.176 0.407 0.945 P 0.861 0.685 0.349组别 n 收缩压/mmHg麻醉诱导前 术毕 术后30 min研究组 30 136.45±14.12 137.84±10.22 135.91±8.34对照组 30 137.84±23.75 136.24±10.05 135.34±8.83 t 0.276 0.611 0.257 P 0.784 0.544 0.798组别 n 舒张压/mmHg麻醉诱导前 术毕 术后30 min研究组 30 79.67±10.84 80.33±9.56 81.14±7.17对照组 30 78.82±10.12 78.83±8.56 79.93±7.18 t 0.314 0.640 0.653 P 0.755 0.525 0.516

2.2 两组麻醉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组呼吸恢复时间(3.54±1.87)h、睁眼时间(7.45±2.24)h、气管导管拔出时间(8.94±2.11)h均短于对照组(6.11±1.67、10.21±2.56、13.14±2.04)h,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麻醉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 s, h)

表3 两组麻醉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 s, h)

组别 n 呼吸恢复时间 睁眼时间 气管导管拔出时间研究组 30 3.54±1.87 7.45±2.24 8.94±2.11对照组 30 6.11±1.67 10.21±2.56 13.14±2.04 t 5.615 4.444 5.144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常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且多为意外受伤而入院,在最短的时间内需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对于急性颅脑损伤而言,首先需明确诊断病因及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临床麻醉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昏迷程度及意识,充分了解病情,做好术前准备,严密监测患者病情,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抢救。合理的麻醉方式可为患者的手术成功提供保障。

临床麻醉的使用应充分考虑患者安全性及不良反应,需对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详细收集,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方便使用麻醉药物。患者呼吸道的分泌异物也要及时进行清理,以保证患者的呼吸是通畅的[5]。如果有必要,需进行气管切开术,使患者脑补缺血和缺氧状态够降低。患者如果出现缺血性的休克情况,要先查清楚出血点,然后进行相应的止血、输血及血容量的补充治疗。麻醉药物的使用应适当减少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确保脑血流自动调节及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此次研究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采用药物为丙泊酚,该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有着一定保护作用,且可减少脑组织的代谢,降低氧代谢,并减轻对脑部的损伤[6]。瑞芬太尼属于超短效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其代谢不依赖患者的肝肾功能,消除半衰期短,可控性强,长时间使用不会造成药物的蓄积。此次数据调查显示: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血压、心率影响小,且患者恢复时间短。

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麻醉诱导时应做到平稳,避免药物推注过快导致呛咳反应,防治反流误吸的发生,同时要有效控制应激,避免插管引起患者交感性反应。若为3岁以下的小儿或者60岁以上的老人,应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对于深度昏迷的患者,可将肌松药作为气管内插管,而不用全身麻醉[7]。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麻醉时发生气管不畅、体位不正确所引起的脑组织膨出、颅内压增高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可取得满意麻醉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