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精准护理管理在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24-05-15

张 品,王世敏,陈明山

(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的救治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1-2]。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脑动脉除外的主动脉及分支血管闭塞、狭窄或瘤样扩张疾病;该病是全身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是导致该病的危险因素;该病临床表现为肾动脉、颈动脉、富强动脉、四肢缺血性改变[3-4]。外周动脉疾病常见并发症包括主动脉瘤破裂、截肢、间歇性跛行、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卒中、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介入治疗是外周动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具有病死率低、适应症宽、创伤小、痛苦少等优势,目前已经广泛用于临床中。此外,在介入治疗围术期未能进行良好护理将对患者心理和预后有极大影响[5-6]。精准护理管理是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报道的介入术有效护理方式,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但类似研究较少,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分析[7-8]。为此笔者开展研究并报道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纳入本院70例外周动脉疾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准护理管理。纳入标准[9]:符合2011年ACCF/AHA更新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保准,以踝肱指数(ABI)为诊断指标,当ABI≤0.90提示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及其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善;符合介入治疗指征。排除标准: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史;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严重肝、肾病变;造血系统异常。观察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1~71)岁,平均(54.21±3.85)岁;病程(1~6)年,平均(3.05±0.21)年。对照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3~73)岁,平均(55.14±3.43)岁;病程(1~5)年,平均(3.04±0.14)年。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行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讲述原发疾病相关知识,介入治疗常识,观察患者情绪,及时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完善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指导术前饮食和用药;术后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康复。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采用精准护理管理: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加强精准护理管理培训。具体护理方法:(1)术前探视患者情况,收到手术通知后护理人员在术前一天对患者信息进行核对,指导患者完善身体检查,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介入治疗注意事项。左上肢经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常规腹股沟备皮,预防损伤;术前1 d进行床上大小便练习,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波动情况、肢体端皮肤温度和颜色。准备急救用品、手术用品。(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陪同患者到手术室,协助医生完成麻醉,辅助手术治疗;室内温度为22℃~25℃间,湿度为55%。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倾听患者主诉,加强心理干预,主动引导患者进入其他轻松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对于术中疼痛不耐受者根据医嘱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推注和吗啡皮下注射,观察药效,缓解其疼痛;(3)术后加强穿刺部位护理。经上肢桡动脉穿刺的患者,给予压迫止血,将上肢垫高,术侧间断握拳悬链,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出血,观察指端皮肤温度和颜色,评估末梢循环,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调整体委,避免术侧手腕用力、屈曲。

1.3 观察指标

使用院内护理路径表评估护理质量,使用院内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护理满意度,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护理路径表共4个维度,各维度最高100分,分值越大则质量越好;护理满意调查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70~79分为满意,60~69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估结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技能操作、护理沟通能力、护理文书规范、基础护理水平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估法结果对比( ± s,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估法结果对比( ± s,分)

护理文书规范组别 例数 技能操作 护理沟通能力基础护理水平观察组 35 93.21±2.7894.85±2.4593.38±2.2191.45±3.58对照组 35 83.17±4.1479.41±3.3477.14±5.0881.21±4.21 t 6.18 15.21 14.25 10.34 P 0.0024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8.57%),t=9.62,P=0.007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3.讨论

精准化护理管理是基于传统护理基础上的改进护理模式,通过不断完善护理内容,使用实用的创新护理摸式,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不断提升患者配合力度,促使护理措施更系统化和规范化,提供整体护理质量[10]。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技能操作、护理沟通能力、护理文书规范、基础护理水平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24、0.0000、0.0000、0.0000)。考虑是因为精准护理管理加强了护理培训力度,侧重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风险管理能力,并以小组形式进行管理,能通过例会总结护理薄弱环节,加强风险控制和各护理环节质量考核,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通过提高护理质量,精准各护理流程和规范,能减少并发症发生[11];此外本研究中通过术前探视加强健康教育,赢取患者积极配合通过加强生命体征监护,及时识别排查并发症风险因素,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术后根据不同路径的患者针对性给予护理,减少出血、渗血、手部肿胀发生。与常规护理相比,精准护理管理的优势有:(1)小组合作,深入分析护理现状,找出护理漏洞,针对不同患者和术式提供精准的护理路径;(2)加强术中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体验,故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3)注重风险管理和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进一步提升,就细节护理方案的设计更精准,针对不同路径优化护理措施[12]。

综上所述,精准护理管理用于介入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