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级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预防静脉输液渗出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5-15

戴 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医患矛盾频发,临床输液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健康意识缺乏、部分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强等原因,往往造成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影响,也给医患关系带来压力[1]。

静脉输液渗出是最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2]。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创伤性给药方法,渗出发生危害较大,可造成静脉炎症,严重的甚至需要外科清创、植皮和截肢。外周静脉输液过程的,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药液渗出,其中儿童由于不配合扭动原因,老年人由于皮肤老化血管弹性减弱原因,较为容易出现静脉输液渗出[3]。

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分级管理模式被证实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高效的管理手段,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临床表现进行划分,给予患者不同的管理。在输液过程中,对于较为严重棘手的病人,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和管理,合理分配医护人力资源,并且加强对于护士的临床技能和沟通技能培训,大大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4]。

本文以本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为例,分级管理模式前后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输液过程中患者静脉输液渗出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探究了分级管理模式对于预防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实施护理分级管理模式前后收治的1000例患者中,各随机选取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护理分级管理前,选取男性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2例,女性24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对照组平均年龄(58.7±7.68)岁。护理分级管理后,选取男性患者253例,女性247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观察组平均年龄(58.4±7.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样本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对患者等级进行评估 在患者收入心血管内科病房第一时间,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护士及时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意识清晰程度和配合程度[5]。

常规等级患者应当意识清晰,对自己的个人情况认知清晰,询问姓名年龄应对正常,无需他人协助,可主动伸出手臂且身体放松,并且没有抵抗动作;患者情绪平静,不需要他人协助强制进行穿刺,加以询问告知后即可穿刺;患者病情稳定,无特殊过敏史,注射药物为常规药物,此类患者为常规等级。常规等级患者病床床尾标注为绿色输液牌[6]。

若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为需特殊关注人群,纳入严重棘手级别。除此之外,患者有特殊输注部位的需求如颈部、下肢、头额部输注纳入严重棘手级别;输注高渗药物、高敏药物,需要严格控制滴速及重点观察的患者纳入严重棘手级别。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无陪护的老年患者、有过敏史或第1次输液者均纳入严重棘手级别。严重棘手级别患者病床床尾标注为红色输液牌。

对于严重棘手级别患者,在病床安排方面,尽量集中安排,形成严重棘手级别患者区域,便于护理人员管理。区域内配备有监护仪等急救仪器,并安排工作年限较长、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值班[7]。

1.2.2输液流程 输液流程采取责任护士管理制度,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医嘱、病情、药物等进行核对,评估确认患者的分级,发放对应的输液号牌,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分区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接纳。责任护士填写输液单及巡视卡,红、绿色标注区分常规患者和严重棘手级别患者。责任护士核对患者的号住院号和姓名,确认患者的身份无误,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并负责巡视观察、补液和拔针等操作,并且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比如滴速调节到底有什么用、如何观察穿刺点,留置针的注意事项等,拔针后如何进行正确的按压以及需要按压多长时间等。对严重棘手级别患者加强巡视,严格控制滴速,紧密观察患者的状态,确保患者的安全。此外,将患者的分级标准、输液流程步骤、输液注意事项制作成简单明了的图表张贴在心血管内科明确显眼的地方,放置输液健康教育资料,提高患者积极配合的态度。

1.2.3护理人员的培训 采用新老护士搭配的方法安排,对于严重级手机级别患者,应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责任护士。为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不同时段不同的工作量,护士长应该合理调配各岗位人手。

定期对护士的基本操作和相关护理知识进行培训,提升护士的静脉输液技术,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如穿刺部位维护、输液滴速控制、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等。提升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讲话注意方式。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于新来的年轻的护理人员,应由经验丰富的年长护理人员带领,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分享。

1.2.4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宣教 除了医护人员的技术不断提升之外,减轻输液不良状况的发生,还需要来自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向患者讲解输液药品的名称作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告知家属和患者分级管理的意义,争取家属的配合,告知患者及家属拔针后正确的按压方法,提升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度和信任感。

1.3 评价标准

比较分析实施前后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投诉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比较

分级管理实施后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比实施前有了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投诉率比较

分级管理实施后患者投诉率比实施前有了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投诉率比较

2.3 两组对护士工作的认可度

分级管理后,患者对护士工作的认可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工作认可度比较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有急诊接收转入,如突发心梗,病人情况较为严重,生命体征不平稳;也有慢性疾病复发,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作为内科病房,输液治疗是非常普遍的治疗手不安,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输液治疗,因此,患者的输液安全工作较为重要,分级管理模式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病情严重、神志不清楚、年龄较大、无人陪伴、有药物过敏史等特殊患者纳入为重点观察对象,输液和监管均选择资历较高、具有经验的护士,既能够加强对于患者的管理,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且能够合理运用护理人力资源。

输液渗透早发现早处理,能够减少患者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加强护士人员的巡视是非常重要[6]。分级管理后,责任护士巡视输液时能红绿号牌(是否为严重棘手病人)调整巡视频率,加强巡视效率,以及时处理不良事件。观察渗出不应该依赖陪护人员,加强家属和护工的安全健康教育,患者、家属等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对患者的保障。

在本文的研究中,对本病区心血管病房的患者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后,有效地降低了输液渗出的发生率,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力度,贯彻健康教育,提高对护士的技能培训和沟通交流方式的培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从90.8%提升到98.4%。因为输液的不良事件的减少,患者的投诉率也大大降低,达到了较好的护理管理效果。

本病区心血管内科病房实行分级管理后,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投诉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士工作的认可度显著升高。心血管内科病房实行分级管理,可有效预防静脉输液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