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的临床意义分析

时间:2024-05-15

郝 军

(宁津县人民医院 山东 宁津 253400)

当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实体经济建设加强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高处坠落、交通意外以及严重挤压等诸多严重损伤事件,临床严重创伤发生率不断增高,且已居致青壮年人群死亡的原因之首[1]。据相关报道,在发生严重创伤事件后,有45%的患者是死亡于伤后1 h之内,有34%的患者是死于伤后数小时之内,有20%的患者是死于伤后1~4周[2],可见,及时、尽快地进行抢救,是挽救严重创伤患者的重要举措。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需承担起对患者病情评估、执行医嘱措施等工作内容,护理工作的全面、快速以及准确进行,更是确保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改善其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使严重创伤患者得到更及时、准确、有序的治疗,我院近年在严重创伤护理工作中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将观察到实际的临床应用效果做下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随机从2016年5月—2017年5月(该阶段仍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阶段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两个时间段收治患者中选择100名严重创伤患者参与研究。符合条件:(1)全部病人均是由机械性损伤而致机体结构完整程度受损、或是发生功能障碍;(2)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超过(包括等于)16分。不符合条件:转院、自主出院等一切中途停止了救治的创伤患者。实施前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当中,男、女组成各计56例和44例,年龄14~87(50.2±4.1)岁,ISS评分(23.6±1.2)分,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3例、高空坠落伤31例、其他伤6例。实施后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当中,男、女组成各计58例和41例,年龄13~89(51.1±4.5)岁,ISS评分(24.2±1.3)分,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5例、高空坠落伤30例、其他伤5例。对比组间各资料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急诊室接收严重创伤患者之后,即进行创伤护理评估与干预处理,由护士遵医执行治疗、实施抢救护理,并记录患者有关诊疗信息。自2017年6月,展开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1.2.1建立急诊急救团队 由创伤护士、循环护士、药物护士和记录护士作为团队主要组成人员,要求年资高、从事护理工作至少5年;创伤护士除了负责急诊抢救的全程指挥之外,还要负责对严重创伤患者的体格完善检查、气道护理与颈椎固定等;循环护士主要负责评估患者的循环状况,快速完成体格检查与心电监护;药物护士主要负责创建静脉通路、抽血配血、观察用药反应等;记录护士对抢救过程进行如实记录,负责采集患者病史,辅助传递使用物品等。

1.2.2急诊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急救团队配合责任医师展开抢救:(1)急诊室接诊患者后,先由预检护士对其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评估为严重创伤者,直接通知创伤护士,由急诊急救团队实施救治。(2)创伤护士即刻通知值班医生和急诊医生准备实施抢救,并且协调急诊急救团队密切配合责任医生,明确急诊急救团队各成员的分工责任,采取标准预防行为:创伤护士站立在患者头端,循环护士站立在患者右侧,药物护士站立在患者左侧,记录护士站立在患者脚端。(3)对患者实施初步的创伤评估,参考国际初级创伤评估模式——PTC,完成以下五个方面的初级评估:气道、呼吸、循环、神经功能障碍、全身;在基于保证呼吸、循环的前提下,以团队的组合操作来代替简单的逐项顺序操作,尽量缩短抢救时间:①由创伤护士对患者气道情况进行评估,尽快做出合适呼吸道支持方式的选择,视情况采取气管插管或是协助气管插管的措施;对患者颈椎、脊椎的伤损情况进行检查,视情况做出是否进行颈椎固定的决定。②循环护士对患者的循环状况进行评估,连接心电监护,并辅助创伤护士完善对患者的体格检查,视情况采取止血等急救举措。(4)初级评估后,接下来做进一步的评估,并完善有关检查与检验:①药物护士创建静脉通路,进行抽血、配穴,辅助医师完成各种穿刺检查;②记录护士对抢救全程进行记录,对需采取特殊急救措施的从旁做时间提醒。(5)急诊医生到达后,创伤护士及时、准确、快速的汇报对患者病情评估结果,以及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并遵医进行救治、护理。

1.3 评价效果

(1)急救护理时效:评价指标包括护理团队的到达时间、创建气道时间、使用颈托/脊柱板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止血药应用时间。(2)确定性手术到达完成率:确定性手术达到时间指的是患者从进入到急诊室开始,被送入到手术室的这一时间,要求应在半小时之内送达[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做出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以(± s)的方式进行表达,采用t方法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方式进行表达,采用χ2方法检验。结果P值在<0.05的范围内表示数据之间的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实施前、后急救护理时效各项指标数据差异

实施后患者各项急救护理时效有关指标时间的数据值均要优于实施前,用时更短(P<0.05),见表1。

表1 对比实施前、后急救护理时效各项指标数据差异( ± s, min)

表1 对比实施前、后急救护理时效各项指标数据差异( ± s, min)

时间 创建气道时间 使用颈托/脊柱板时间实施前 0.15±0.03 10.04±0.98 17.62±1.35实施后 0±0.00 7.23±0.61 4.56±0.37 t 50.000 24.343 93.300 P <0.05 <0.05 <0.05时间 护理团队的到达时间 建立静脉通路时间 止血药应用时间实施前 9.82±0.93 51.23±2.47实施后 4.03±0.31 25.64±1.83 t 59.063 83.245 P<0.05 <0.05

2.2 对比实施前、后确定性手术到达时间完成率差异

实施后,严重创伤患者确定性手术到达时间(30 min内)完成率84.00%明显高于实施前完成率52.00%(P<0.05),见表2。

表2 对比实施前、后确定性手术到达时间完成率差异[n(%)]

3.讨论

根据上文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在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当中采取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之后,患者各项护理时效指标时间数据值均要短于实施之前,说明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的采取有利于提高对严重创伤患者各项护理操作的时效性,进一步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高生命救治效率。主要原因是: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以急诊急救护理团队为主体,团队中各成员分工合作,明确各自职责、定位,使得急诊急救流程得以有序、规范展开,有效规避了在以往急诊救治工作当中忙中出错、操作重复的问题,避免因此而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4]。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采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之后,患者确定性手术达到时间完成率更高于实施前,在急诊急救措施中,护理小组成员以组合操作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逐项顺序护理操作,一边在建立生命体征支持的同时、一边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予以急救处理,因此有利于缩短早期救治时间,为医师实施抢救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及时送入手术室接受下一步的救治,使患者获得确定性治疗[5-6]。

综上,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有利于缩短其早期救治时间、尽快获得确定性治疗,对挽救其生命有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