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医分期辨治糖尿病肾病对血糖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时间:2024-05-15

包海飞

(上海市东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2178)

糖尿病是一种迁延难愈、病程较长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导致患者肾脏受损,进而引起糖尿病肾病,以肾小球硬化、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可累及多个部位,比如肾小动脉、肾小球、肾盂等等,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不断增大的主要病因[1]。一旦诱发糖尿病肾病,便无法逆转,渐进性恶变,一直到肾功能完善丧失。糖尿病肾病的出现,势必会加重患者身心痛苦,加重其家庭经济负担以及社会负担[2]。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尚缺乏特效的西医治疗手段,而随着中医研究深入,有报道发现中西医结合疗法或许可以帮助糖尿病肾病患者改善预后[3]。鉴于此,本研究特此以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中医分期辨治糖尿病肾病对血糖、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本院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纳入标准:参照WHO提出的诊断标准,证实为糖尿病,且24 h尿微量白蛋白6个月内检测结果均超过30 mg;糖尿病肾病分期参照杨霓芝,刘旭生[4]提出的标准,分为早期、临床期、终末期;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分为脾肾两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用过降压药;精神系统异常或视听、认知、意识障碍而不能正常配合;心肝严重障碍不全;脑部器质性疾病;哺乳或妊娠;恶性肿瘤。按照随机对照原则要求,结合数字随机表法,将观察主体划分成对照的两个小组并分别命名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5例。研究组包括31例男性和24例女性,年龄35~66岁,均龄(54.5±11.8)岁;糖尿病时长2~18年,平均(10.2±2.8)年;22例早期、17例临床期、16例终末期。常规组包括30例男性和25例女性,年龄32~65岁,均龄(54.7±11.9)岁;糖尿病时长1~19年,平均(10.5±2.9)年;21例早期、18例临床期、16例终末期。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与《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相符,且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研究知情书。

1.2 方法

将患者接给予血压控制、血脂调节、血糖控制等对症处理措施,与此同时,常规组55例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早期: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 IU,每日3次;临床期:在早期基础之上加服10 mg雷公藤多甙片,每日3次;终末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研究组55例患者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进行中医分期辨治,早期:口服三黄益肾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临床期:提供固肾健脾化瘀汤,1剂/d,温服,早晚各一次,包括30 g黄芪、30 g丹参、15 g茯苓、15 g熟地、15 g金樱子、15 g芡实、15 g山药、12山茱萸、12白术、12五味子、12当归、10 g西洋参、10 g酒大黄、6 g水蛭。终末期提供补肾涤浊汤,温服,1剂/d,早晚各一次,包括30 g丹参、30 g生地、15 g山萸肉、15 g大腹皮、15 g车前子、15 g山药、15 g牛膝、10 g丹皮、10 g大黄、10 g茯苓、10 g砂仁、10 g泽泻、6 g制附子、6 g肉桂;与此同时每日进行一次中药灌肠,包括30 g牡蛎、30 g大黄、30 g蒲公英。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判定内容:用药12周之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50%以上,主要体征以及症状表现彻底消退,视为显效;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30%~49%且主要体征、症状显著改善,视为有效;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不足30%且主要体征、症状无变化,视为无效。(2)血糖观察指标包括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在患者用药前后采集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进行全自动生化检测。(3)肾功能观察指标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别在患者用药前后的空腹状态下采集清晨中段尿,离心处理后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课题研究获得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导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检验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 s)及%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及χ2检验,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检验水准α设置为0.05,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以(P<0.05)为限。

2.结果

2.1 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1.82%(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血糖水平

用药前以及用药之后,研究组与常规组血糖指标高度一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组用药之后的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 s)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 s)

小组 病例 餐后2 h血糖/(mmol·L-1) 空腹血糖/(mmol·L-1)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研究组 55 13.6±4.4 9.3±1.1 9.8±1.3 6.2±0.6常规组 55 13.5±4.7 9.3±1.2 9.8±1.5 6.2±0.8 t 0.156 0.965 0.783 0.164 P>0.05 >0.05 >0.05 >0.05小组 病例 糖化血红蛋白/%用药前 用药后研究组 55 7.5±0.6 5.6±0.7常规组 55 7.5±0.9 5.6±0.8 t 0.552 0.326 P>0.05 >0.05

2.3 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肾功能

用药之前,研究组与常规组肾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之后,研究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肾功能对比( ± s)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肾功能对比( ± s)

小组 病例 尿白蛋白排泄率/% 微量白蛋白/mg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研究组 55 171.5±55.683.4±16.7 25.6±7.7 13.3±6.4常规组 55 171.6±55.5133.2±19.9 25.5±7.5 20.2±7.8 t 0.715 18.644 0.826 19.254 P>0.05 <0.05 >0.05 <0.05小组 病例 β2微球蛋白/(mg·L-1) 24 h尿蛋白定量/g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研究组 55 0.5±0.2 0.2±0.1 3.6±0.7 1.3±0.4常规组 55 0.5±0.1 0.4±0.3 3.5±0.5 2.2±0.6 t 0.357 9.600 0.412 6.785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因为多种因素共同所用所致,并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与内伤七情、内虚损耗、六淫侵袭有关。糖尿病是因为阴虚、气虚而淤阻血脉,长此以往便损耗肾精,堵塞三焦,进而湿浊内停所致,故而气阴两虚为糖尿病主要病机[6]。故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不仅脾虚、肾虚,而且虚实夹杂,而水湿、瘀血、痰浊是糖尿病肾病兼夹之邪。此次尝试了中医分期辨治,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96.36%高于常规组81.82%(P<0.05)。说明中医分期辨治疗效满意。糖尿病肾病初期多为阴虚、气虚,脾脏与肺部为主要病位,脉络因为气阴两虚而瘀阻;发展至临床期之时,表现为脾虚、肾虚,体内水湿潴留;终末期表现为阴虚、阳虚,体内浊毒无法排出体外而累及五脏六腑,导致患者肾功能不断衰竭。根据客观规律分析,发现气虚血瘀始终贯穿全程[7]。因此,中医分期辨治则主张泄浊化痰、补气养阴,早期口服三黄益肾胶囊,旨在活血、益气、化瘀、养阴;临床期固肾健脾、疏通经络;终末期加入泻浊、通腑的车前子以及大黄等,旨在祛邪、补阳[8]。考虑到终末期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所以本研究还尝试了中药灌肠,以改善患者血糖、肾功能,提高其预后恢复质量。此次研究组与常规组血糖虽然低于用药前,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中医与西药对患者血糖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就肾功能方面而言,研究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中医分期辨治对患者肾功能改善作用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中医分期辨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将其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首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