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后采用肌电刺激结合功能锻炼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李小红

(中山市东升镇坦背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14)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有阴道松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孕产妇的年龄在逐年增长,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采取科学、高效的治疗措施对产妇盆底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关于盆底肌的恢复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用于盆底肌损失比较严重时,效果好但复发率高,且费用高昂,不适用于广大群体;非手术治疗更受到广大妇女的认可和接受,其形式主要有肌电刺激、生物反馈、Kegel 训练、阴道哑铃训练等,这些手段虽有一定效果,但形式单一[1]。临床发现,肌电刺激结合功能锻炼对产后盆底肌的恢复效果显著,身体机能及形态也能得到恢复[2]。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2020 年1—9 月期间收治的200 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对比肌电刺激治疗方法及肌电刺激治疗结合功能锻炼的方法,试探讨二者对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效果。详细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20 年1—9 月 收 治 的200 例 产 后 盆 底功能障碍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 各100 例。 参 照 组 患 者 年 龄22 ~45 岁, 平均(26.52±3.48) 岁; 妊 娠 期37 ~42 周, 平 均(39.12±1.03)周。治疗组患者年龄23 ~45 岁,平均(26.78±3.52)岁;妊娠期37.2 ~42.1 周,平均(39.15±1.06)周。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200 例产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2)皆为单胎,自然分娩产褥期产妇;(3)产妇不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4)产妇在怀孕期间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健身运动;(5)产妇及家属知情,并签订参与研究的协议,且得到医院委员会的审批。

排除标准:(1)采用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2)多胎妊娠、妊娠期<37 周的产妇;(3)产妇存在尿路感染情况;(4)孕前有盆底功能性障碍,曾进行过盆底相关手术的产妇。

1.2 方法

参照组接受肌电刺激治疗,在分娩后42 天开始进行肌电刺激治疗,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取仰卧体位,将阴道电极放置到阴道内,调整脉冲频率为8 ~23 Hz,对患者进行肌肉组织刺激,兴奋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促进盆底肌肉的收缩和神经恢复,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每次20 min,每周治疗2 次,治疗时间为3 个月。

治疗组从产后第二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①腹部运动:指导产妇平躺在瑜伽垫上,双臂伸过头顶,手臂夹住耳朵,双膝弯曲,脚踩地,吸气(注意:要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有控制地慢慢坐起来腹部收紧,脚不要离地。②臀部运动:呼气,肩膀放松,下侧腿伸直,脚尖蹬地,上腿抬起与髋关节同高,并向前踢一次振一次。吸气,上侧腿后展,收紧臀部,伸直膝盖。③背部运动:俯卧,上体与下肢同时抬高,交替打腿和手臂,像游泳的打水姿势。指尖向前,与脚尖的方向致髋部向上顶,保持身体挺直。吸气,单腿向上踢,保持臂部不要下落。呼气,慢慢恢复到准备姿势。④腰部运动:准备动作,上侧腿弓起,脚放在下侧腿脚前,手臂落在膝盖上。直臂支撑,保持身体成直线,手臂斜上伸展45°,呼气。每天锻炼分30min,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强度。产后42天开始肌电刺激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肌电刺激治疗时间及法与参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盆底功能,包括盆底肌力、肌电压和阴道压力,数值越高,表示盆底功能康复程度越好。

(2)在治疗3 个月后比较两组盆底肌恢复效果,两组产妇共进行3 次Glazer 盆底肌电评估测试,即产后42 天、2 个月及3 个月分别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即前静息阶段、快肌(I 类肌)测试阶段、慢肌(I 类肌)测试阶段、耐力测试阶段、后静息阶段。前静息阶段包含前静息阶段的平均值(参考范围2 ~4μV)和变异性(参考范围<0.2);快肌(Ⅱ类肌)测试阶段包含三个指标,即快肌(Ⅱ类肌)测试阶段快速收缩时间(参考范围<0.5)、最大值(35 ~45μV)、快速放松时间(参考范围<0.2);慢肌(Ⅰ类肌)测试阶段包含慢肌(Ⅰ类肌)测试阶段平均值(参考范围30 ~40μV)和变异性(参考范围<0.2);耐力评估阶段包含三个指标分别是耐力评估阶段平均值(参考范围25 ~35μV)、变异性(参考范围<0.2)与后10s/前10s 的比值(参考范围0.8 ~1.0);后静息阶段包含后静息阶段平均值(参考范围2 ~4μV)与变异性(参考范围<0.2)。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盆底功能的差异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盆底肌力、肌电压和阴道压力皆升高,且治疗组的提升幅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功能的差异对比(±s)

表1 两组盆底功能的差异对比(±s)

组别 例数 盆底肌力/级 肌电压/μV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00 1.82±0.34 4.63±0.22* 6.28±1.34 13.69±1.58*参照组 100 1.85±0.35 3.18±0.34* 6.36±1.52 11.22±1.24*t - 0.615 35.805 0.395 12.298 P - 0.539 0.000 0.693 0.000

表1(续)

2.2 两组盆底肌力恢复疗效的差异对比

在盆底肌力恢复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肌力恢复疗效的差异对比(±s)

表2 两组盆底肌力恢复疗效的差异对比(±s)

项目 治疗组(n=100)参照组(n=100) t P前静息阶段平均值/μV 2.78±0.53 2.50±0.11 5.173 0.000变异性 0.12±0.03 0.17±0.05 8.575 0.000快肌(Ⅱ类肌)测试阶段快速收缩时间/s 0.20±0.05 0.39±0.08 20.140 0.000最大值/μV 48.63±7.29 35.11±3.42 16.790 0.000快速放松时间/s 0.21±0.04 0.42±0.08 23.479 0.000慢肌(Ⅰ类肌)测试阶段平均值/μV 37.82±2.33 27.11±2.14 33.854 0.000变异性 0.15±0.02 0.29±0.05 25.997 0.000耐力评估阶段平均值/μV 34.59±1.84 26.47±2.33 27.350 0.000变异性 0.85±0.06 0.14±0.02 112.26 0.000后10s/前10s 的比值 0.89±0.06 0.81±0.03 11.926 0.000后静息阶段平均值/μV 2.89±0.56 2.33±0.12 9.778 0.000变异性 0.04±0.05 0.16±0.01 23.534 0.000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产后常见病症,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由于盆底肌肉过度牵引,导致部分纤维发生断裂,盆底的支持能力减弱,引发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临床症状[3,4]。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妇女健康的一个重大突出问题[5]。产后盆底肌若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恢复,造成产妇阴道松弛、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症状,严重影响产妇的正常生活和工作[6]。因此,对产妇采取安全、高效、科学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肌电刺激治疗能够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经,提高盆底肌肌力,防止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对产后康复产生一定的作用[7]。但肌电刺激治疗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功能锻炼是通过自身的各种运动来锻炼身体,促进损伤愈合及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促进身体功能障碍恢复,改善神经肌肉兴奋性,促进盆底肌肌力收缩,提高产妇的身体整体恢复水平。并且,研究发现,产后越早进行功能锻炼越有助于产妇盆底肌恢复。

本次发现,治疗组经肌电刺激结合功能锻炼后,其盆底肌力、肌电压、阴道压力以及Glazer 盆底肌电评估测试的结果明显优于采用单纯肌电刺激治疗的参照组,说明产后盆底障碍患者采用肌电刺激结合功能锻炼的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盆底肌,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因为产妇通过不断反复进行腹部运动、臀部运动、背部运动以及腰部运动,对肌肉的活动进行调节,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肌肉的收缩张力,进而加快产妇盆底肌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肌电刺激配合功能锻炼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理想,可有效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值得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