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于鹏鑫 吴晓晨 刘景春 何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 新疆 博乐 833400)
糖尿病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8.0%,且以每年0.72%的速度不断增长[1]。规律的生活习惯和服用药物是保持血糖稳定,降低相关并发症的良好习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漏服、误服以及自行停药等行为,影响治疗效果[2]。患者用药教育是药师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进行正确、个性化、合理的用药指导,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作用,尽可能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学服务。在国卫医发[2018]45 号《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药学服务”健康发展理念。随着微信APP 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为药学服务提供新的途径。本文探讨了临床药师采用“微信+药学服务”模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务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抽取我院2019 年1 月1 日—2019 年6 月30 日的160 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 例。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3],排除意识障碍、不能口服治疗等不能接受药学服务的患者。观察组中男性 45 例,女性35 例,年龄35 岁~66 岁,平均年龄(47.56±7.19)岁,病程1 年~14 年,平均(6.24±0.82)年;对照组中男性48 例,女性32 例,年龄34 岁~67 岁,平均年龄(47.12±7.03)岁,病程1 年~15 年,平均(7.13±0.6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
对照组根据处方用法,药师在药品外包装上标注用法,并进行口头嘱咐。观察组在传统用药教育的基础上,组建微信群并让患者关注药师微信公众号,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让患者在买药、就诊时随时调出自己的药物治疗史、过敏史等个人医疗信息。通过“微信+药学服务”模式便捷的了解到患者的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血糖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信息,并给予相应的药学指导。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糖尿病科普知识及生活习惯等相关视频和文章,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
6 个月后,通过微信问卷形式获取患者的用药情况,对2 组用药依从性进行对比。全部条目答“否”者为优,2/3 条目答“否”者为良,低于2/3 条目答“否”者为差。对比2 组患者的用药误服率、血糖、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用药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n(%)]
观察组餐后2h 血糖、干预6 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都显著比对照组低(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比较(±s,mmol/L)
注:t1、P1 为两组干预后6 个月比较检验值。
组别例数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观察组80干预前8.14±1.6913.31±1.89干预6 个月后 6.07±1.158.32±1.74对照组80干预前8.08±1.6213.01±1.75干预6 个月后 7.03±1.4410.97±2.39 t1-4.4817.726 P1-0.0000.000
有关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结合用药教育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4]。药师可通过“微信+”模式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性和用药依从性。该研究中,用药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微信+”模式为患者提供服务有助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传统的口头嘱咐可能会漏掉一些用药信息,采用“微信+药学服务”模式提供个体化给药服务可以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延伸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从而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进一步认识。该研究中,观察组餐后2h 血糖和干预6 个月后的空腹血糖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这与患者对糖尿病认识提高有紧密联系,患者血糖得到稳定控制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药师的信任度。
因此,临床药师采用“微信+药学服务”模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务能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效果,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