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医药合作”用药管理模式对精神障碍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的影响观察

时间:2024-05-15

朱瑜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药学部 广东 佛山 528226)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环境逐渐复杂化,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随之增加,精神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精神障碍患者存在认知、情感、行为与意志等不同程度的障碍,对于正确用药的重要性认知度较差,服药过程中常出现依从性低或服药错误,导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及病情复发,需医生重新调整用药方案,甚至重新入院接受治疗,给家庭、社会均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1-2]。有研究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半年后停药,其病情复发率高达80%,社区治疗中的复发81%是由于服药错误与依从性不高导致[3]。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与病情复发成为精神障碍患者的用药管理中需要主要解决问题之一。传统的用药管理模式下主要是由全科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定期复诊的用药指导,对于患者居家服药的配合度以及正确性都难以保证[4]。本院首次采用“医药合作”用药管理模式,由精神专科医生、社区全科医生及慢病药师共同参与药物管理,结合各类标识、可视化及信息管理工具,对于个别特殊患者建立相应档案跟踪管理,并以常规用药管理模式作为对照,探讨其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居家服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南海区定时到社区领取精神药的200 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 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孕妇、儿童(<14 周岁)、合并有严重心、肝、肾、代谢性疾病的精神障碍患者。

对照组男性59 例,女性41 例,平均年龄为(48.96±14.83)岁;观察组男性52 例,女性48 例,平均年龄为(49.03±14.83)岁。两组年龄、性别与服药种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服用医嘱中的药物种类。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管理模式,即社区全科医生用药管理模式,嘱患者定期复诊,并常规指导用药。观察组采用“医药合作”的用药管理模式,具体方法是:(1)用药评估:由慢病药师、精神专科医生与社区全科医生组成专家团队,定时定点到社区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病情、服药正确性、服药依从性及药品不良反应等评估,对服药错误、依从性差、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的患者进行针对的用药知识教育,指导其合理用药,随后慢病药师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2)可视化工具:由慢病药师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制作适合其阅读的“精神药物”合理用药的宣传册,宣传册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患者清晰易懂;采用“七天用药盒”帮助依从性低的患者分装成每日用药量,针对性提高其服药的依从性。(3)用药专用标识:采用专用的用药标识标注服药时间,例如睡前、空腹、餐后等,降低服药错误率。(4)建立用药档案:慢病药师对前3 个月服药错误多、依从性差、不良反应多、病情复发的患者建立个人用药档案,定时评估患者用药并跟踪用药与病情情况;(5)信息化管理:精神专科医生为患者开具药物时,通过查阅电脑记录的药物数据,保证患者有足够药物服用的同时控制处方药品数量,减少因家中剩余过多药物引起多服药品,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两组6 个月后服药正确率、服药依从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情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服药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服药错误率为15.00%,对照组服药错误率为36.00%,观察组服药错误率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主要差异表现在时间错误与剂量错误上;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为85.00%,对照组服药依从率为52.00%,观察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服药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随访期间内,观察组发生3 例流涎,2 例嗜睡,2 例便秘、1 例体重增加、其他2 例(1 例心悸、1 例胸闷),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发生5 例流涎、4 例嗜睡、1 例便秘、2 例体重增加、其他9 例(3 例手颤、2 例头晕、2 例月经不调、2 例懒言),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13.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情复发率的比较(例)

3.讨论

精神障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均与常人不同,患病后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均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给其家庭及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5-7]。精神障碍患者需要给予长期的居家药物治疗,正确地服药可使其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病情反复发作。但该类患者常出现服药依从性低,服药错误率高,导致其病情复发率较高,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服药的依从性高低的影响因素涉及到患者、医务人员、社会与家庭等各方面,因此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使其得到根本解决。

本文采取“医药合作”的用药管理模式着手提高患者的服药正确性,从而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病情复发率。“医药合作”的用药管理模式中,需要精神专科医生、社区全科医生以及慢病药师的共同参与,综合三方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共同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用药指导,这是本研究中较为创新的一点,这对于医师与药师的专业技术要求高,也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取得其信任与配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服药错误率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服药错误的主要差异表现在时间错误与剂量错误方面。服药的依从性指的是患者用药与医嘱的一致性,既往研究指出药物治疗方案的复杂程度是影响药物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例如服药的时间与剂量问题,若为联合用药也会增大服药的复杂性,有的患者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会降低依从性。而“医药合作”的用药管理模式中采用了可视化的工具,例如宣传册与“七天用药盒”,简单明了,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阅读服药知识,并按照分装剂量服用药物,有利于患者按照正确剂量服用药物,还采用了服药时间标识,保证了患者服药时间的正确率;对于依从性低与复发率高的特殊患者建立了个人档案,进行针对性管理;另外复诊时查阅患者的药物使用记录,更合理地开具药物,以避免患者因家里剩余过多药品出现多服药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等。随访6 个月,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21%),说明患者在服药正确率与服药依从率提高后,降低了其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精神障碍患者服药的常见并发症有流涎、嗜睡、便秘等,在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时,需要医生进行调整用药,因此定期的随访很有必要[8]。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常出现反复,本研究中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13%,明显低于对照组25%。既往黄嵘等研究者[9]探讨了社区随访服务对于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的应用价值,每3 个月进行一次随访,12 个月内完成4 次随访工作,12 个月内随访服务的依从性为62%,复发率为26%,其依从率低于本研究,而复发率高于本研究,这是由于本研究中不仅给予了患者定期随访措施,还采取了一系列能提高患者服药正确性的措施。

上述结果证实了该模式在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的用药管理中运用效果较为满意,但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有如下几点:(1)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本研究由于样本量的问题,未能具体到服用某一种精神治疗药物的调查,仅在一般资料中对比了服药种类,因此可以消除两组间服药种类差异带来的结果偏倚;(2)同样由于样本量的限制问题,未能具体到不同种类与不同严重程度的精神类疾病之间的依从性的比较,日后可能对于不同类精神障碍疾病应用该模式的深入探讨,以期能在现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并灵活运用该模式;(3)“医药合作”用药管理模式在临床研究上均未有报道,本研究为首次运用,目前仍缺乏参考及对照,仍需要日后联合其他中心进行大样本研究更能挖掘出其价值,且需要优化细节,如定期复诊最佳时间、成本及效果等。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医药合作”用药管理模式,能降低服药错误率,尤其是时间错误与剂量错误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未来或可将这种模式推广至其他需要长期居家药物治疗的慢性疾病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