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曾祥芳
(重庆市城口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重庆 405900)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阑尾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方式对阑尾炎进行治疗,硬膜外麻醉是阑尾切除术中的主要麻醉方式,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因迷走神经分布较广而影响临床麻醉效果,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产生剧烈疼痛,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3]。为减轻患者术中疼痛,寻找安全有效的麻醉剂是临床的研究热点,本次研究将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我院进行阑尾炎手术麻醉患者中,旨在为临床阑尾炎麻醉用药提供参考。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3 ~56 岁,平均年龄(40.2±13.3)岁;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4 ~55 岁,平均年龄(39.8±1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4]: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学》中相关阑尾炎的诊断标准;发病3 天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均为Ⅰ级~Ⅱ级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异常患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手术禁忌症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两组患者均取平卧位,在T11-12 行硬膜外穿刺和置管。置管后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注入10ml 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如15min 后镇痛效果未达理想标准,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重复注射3 ~5ml;对照组给予左旋布比麻醉:注入10mL 浓度为0.5%的左旋布比卡因,如15min 后镇痛效果未达理想标准,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重复注射3 ~5ml。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均进行给氧支持以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满意度。使用视觉疼痛评定量表(VAS)对患者的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其中满意度=100%(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
在切皮、切除以及缝皮的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分组 n 切皮 切除 缝皮观察组 40 0.79±0.39 1.52±0.49 0.94±0.37对照组 40 0.88±0.41 1.48±0.50 0.92±0.42 t-1.006 0.361 0.226 P-0.318 0.719 0.822
观察组呼吸困难、低血压、心率过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7.50%,3/4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0%,13/40)(χ2=7.813,P <0.05)。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9 例,满意7 例,不满意4 例;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8 例,满意8 例,不满意14 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0.00%)较对照组(65.00%)高(χ2=7.168,P <0.05)。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患者在确诊后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造成化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3]。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阑尾炎最常用的方法,为降低患者术中疼痛,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麻醉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罗哌卡因是临床上常用的局麻药,具有起效快、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可以有效的干扰运动神经,对感觉神经进行阻滞,从而发挥麻醉、镇痛双重作用[2]。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麻醉药物对患者的镇痛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高。因为罗哌卡因是通过抑制钠离子通道来阻断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与左旋布比卡因比较,罗哌卡因具有高度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性,对神经纤维的阻滞程度较大,对运动纤维的阻滞程度较小,因此对呼吸循环系统产生的抑制较小,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4]。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阑尾炎手术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