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龄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4-05-15

王治忠 文松海 李锋 杨从喜 肖然 曾召平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 贵州 凯里 556000)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均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临床治疗可经股动脉、桡动脉以及肱动脉进行穿刺治疗,股动脉是目前常见的一种介入治疗途径,由于动脉粗大,利于穿刺,但往往会导致患者术后压迫,导致长时间卧床,患者可能产生腰痛、排尿困难或各类血管并发症产生,预后效果不佳[1-2]。为探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现通过选取60 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进行观察,为探究经桡动脉治疗的临床价值,有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我院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所收录的60 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组,将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30 例;将采用支架植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30 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7 例,年龄85 ~90 岁,平均年龄(88.16±1.03)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8 例,年龄86 ~90 岁,平均年龄(88.73±1.23)岁。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桡动脉行手术方式,以桡骨茎近端1cm 的位置作为手术穿刺点,若位置不佳,则可以选择桡动脉的脉搏最强的位置,随后采用1%利多卡因对手术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随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与患者主动脉窦大小及动脉直径相适应的冠动脉造影导管,同时结合患者病变以及血管的分布情况选择支撑力好的引导管。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经桡动脉刺针以45°~60°穿刺桡动脉,获取波动血流后植入乳头直行钢丝至肱动脉,随后退出桡动脉进行麻醉,并做2mm 皮肤切口植入5F 或6F 桡动脉鞘以防痉挛发生。同时需给予200μg 硝酸甘油、4mg 合贝爽和200U 肝素,同时追加6000 ~8000U 肝素[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的治疗成功率,以血管狭窄程度减少超过30%,残余狭窄<50%为治疗成功。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包含肿胀、血肿以及桡动脉阻塞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成功率对比

通过对两组各30 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7%(29/3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0%(27/30),对比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成功率,均能够对患者起到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对比分析(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例)

3.讨论

高龄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各类慢性疾病,传统经股动脉进行接入治疗的方式会产生较多的血管并发症,例如大出血或拔管迷走反射,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3-4]。通过桡动脉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整体手术流程穿刺位置浅、易于术后拔管,同时包扎简便,可降低支架植入后的血栓形成,在高龄患者中效果更佳明显[5-6]。

综上所述,对高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均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桡动脉正常,产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小,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