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褚春燕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苏州 215010)
PICC 是指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将导管经上臂浅静脉穿刺置入,输液无需打针,输入的药物能最快发挥药效,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长期留置不影响日常生活,能提高生活质量[1-2]。神经内科患者卧床久、病程长、营养不足,常需要输注刺激性及高渗性药物,因此PICC 置管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我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住院期间PICC 置管维护进行对症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 例。其中男性21 例,女性9 例,平均年龄(45.5±9.5)岁,平均住院天数(29.5±8.5)天,入院后给予常规疾病治疗。鉴于患者需长期静脉输液的可能性,与床位医师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给予PICC 置管。由院内PICC 小组成员操作,置入美国BD 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9 Fr 导管。
1.2.1 PICC 置管冲封管正确落实 开始输液先回抽到血液确定导管在静脉内,并弃取,未抽到回血的情况下,暂停使用导管,并汇报处理[3];使用>10ml 注射器脉冲式冲管(0.9%生理盐水>5ml),封管正压式手法,遵循生理盐水、药物、封管液原则,封管液为10u/ml 肝素钠5ml,封管后拇指夹闭管夹。本文有2 例患者治疗过程使用静脉途径泵入血管活动药物,药物作用维持期输注速度<5ml/h,给予0.9%生理盐水另起一路同时输注10ml/h,防止导管堵塞,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严禁直接冲封管,以免瞬间大剂量的药物进入血液,造成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
1.2.2 穿刺侧肢体功能锻炼 患者危险期过后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部分或全部肢体的瘫痪,患者活动受限,恢复过程往往有较长的卧床时间,增加血液高凝状态。向患者提供按摩球,置管后4h 后主动或被动的行五指依次伸屈活动,24h 后行五指同时伸屈活动[4,5],捏按摩球训练,旋腕、屈肘、肩关节伸展运动:每日3 次,每次15 ~30min,量化PICC 功能锻炼频率。告知患者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肿痛,立即告知床位护士,及时发现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1.2.3 其他PICC 置管相关护理 PICC 置管定期换药,敷贴无卷边,穿刺点无红肿、渗血、渗液,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给予U 型固定,维护本有记录,指导患者或家属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当班人员。1 例患者年龄偏大,较年轻人皮肤干燥,皮屑多,患者在置管期间主诉皮肤瘙痒,给予更换碘伏消毒,导管外露部分螺旋接口使用3M 低敏胶带固定,患者主诉瘙痒减轻,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本例患者因长期输注激素等类药物,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皮肤损伤,因此尤其注意无张力粘贴,防止黏贴过紧的现象发生。
1.2.4 拔管护理 患者治疗结束拔管时,拔管人员捏住导管尾端缓慢拔出,按压穿刺点不出血,无菌敷料覆盖。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如穿刺点有红、肿、疼痛或脓性分泌物等,无菌条件下留取导管尖端送检。指导患者切勿自行揉搓,保证敷料24 h 的完整性。
我科制定神经内科PICC 管路管理和维护流程,执行标准化管理和维护要求,静脉导管维护规范全员覆盖;完成科室PICC 置管健康教育宣教单,发放宣教单并落实有效指导与评价。30 例置管患者治疗期间无导管堵管、感染等情况发生。
神经内科的药物粘滞性高、输液频率多,且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给PICC 置管的规范维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知识不足,管理监控不到位也影响了PICC置管维护的规范性,正确的静脉导管维护是预防并发症的基础。我科执行标准化管理和维护要求,形成科内PICC 管路管理和维护流程,责任组长落实每周质量检查1 次。针对患者知识缺乏、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血液学检查异常、家属支持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采取多种形式的宣教指导方式,如健康教育宣教单、提供康复球,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导管维护的知识和锻炼方法,并落实定期评价。带管出院患者给予日常护理指导。
综上所述,本文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协助行PICC置管,及时制定、调整补液方案,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反复穿刺,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做到个性化护理,以及利于患者出院后康复医疗机构的进一步输液护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