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韦凤华 黄丽伟(通讯作者) 黄花玉 刘云 覃鲜艳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被归纳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范畴,患者发病后病程较长且极易反复发作,会对其机体各项系统造成侵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该病程会累及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而诱发焦虑症或是抑郁症等,致使患者产生自杀倾向[1]。因此,临床治疗期间,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维持心理状态的平稳与健康。本研究探讨对SLE 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2018 年06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风湿科住院的焦虑、抑郁评分>50 分的系SLE 患者60 例。入选标准:诊断符合SLE诊断标准[2];焦虑、抑郁评分>50分;无认知功能障碍;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 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 例:女21 例,男9 例;年龄18 ~52(25.85±9.61)岁;病程1 ~25(7.92±2.24)年。对照组30 例:女22 例,男8 例;年龄18~51(26.13±9.36)岁;病程1 ~25(8.31±2.3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用药指导、皮肤管理、饮食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等。基于对照组,研究组开展个体化心理干预:①医护人员以良好的态度、耐心与患者沟通,获取患者的认可。②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其疾病相关内容的认知水平。③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④遵循音乐疗法的原则,结合患者的性格、爱好,选择适合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歌曲,于每日起床后、晚餐后各听30min,以愉悦身心。⑤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负性情绪会影响疾病发展,所以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情感支持。
分别与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焦虑、抑郁水平。SAS、SDS各有20个条目,用Likert4 级评分,总分×1.25 得出标准分,>50 分表示存在焦虑、抑郁,得分与负性情绪成正比关联。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 个月研究组SAS、SDS 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 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SAS、SDS 得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30 54.82±7.39 41.78±7.22 53.68±6.82 41.25±6.37对照组 30 55.12±7.74 46.46±7.31 53.91±6.42 45.81±6.7 0.154 2.495 0.145 2.901 0.439 0.008 0.443 0.003 3 t P
SLE 是慢性、系统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内分泌等因素相关,主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损害,病情持续发展会累及患者多个系统、器官,临床尚未发现有效治愈方案,患者发病后普遍需要长期接受治疗,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该病好发在20 ~30 岁青年女性,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正处在学习、工作、家庭的高压力时期,且很多SLE 女性患者因病而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不利于保证患者心理健康;再加上该病病程长,迁延不愈,更增加焦虑、抑郁症的发生率。有研究显示,SLE 患者的焦虑发生率高达37.1%,抑郁发生率45.2%[4];余瑶等[5]对80 例SLE 患者进行调查,心理障碍检出率为36.3%,迫切需要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援助。个体化心理干预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综合心理干预途径,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进而缓解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在SAS、SDS 方面的评分趋同,差别不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 个月研究组患者SAS、SDS 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这是由于对患者施以个体化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准确把握患者的内心状态、需求,进而提供针对性干预方案,帮助其有效疏导负性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联合患者家属,通过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念,最终实现维持患者心理状态健康的护理目的。综上,SLE 患者临床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有利于保证其心理状态的健康性以及治疗的积极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