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种转移注意力法在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苏敏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儿科 上海 201800)

小儿静脉滴注与成人有一定区别,一方面小儿毛细血管较细小,不易辨认;同时小儿活泼好动,再加上疾病等原因,较易出现烦躁、哭闹等不配合的情况,使静脉滴注更加困难[1]。注意力转移法是指将患儿的注意力从可能感觉到的不舒服治疗中转移出来,减少患儿对不愉快事物的感知、拒绝和逃避行为[2]。本文对静脉滴注160 例患儿应用3 种注意力转移法进行干预,旨在分析小儿静脉滴注中应用三种转移注意力法的达到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19 年6 月在本科患儿160 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 ~12 岁;近3 天均有输液需求,。160 例患儿其中男性100 例,女性60 例;年龄(5.32±1.34)岁。将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研究组1、研究组2、研究组3 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四组性别、年龄、输液部位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参加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在小儿科就职年限、职称、学历、性别、年度考核成绩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小儿给予常规方法进行静脉滴注;研究组1 医护人员在静脉滴注前后过程中与小儿积极互动、交流,赢得信任,给予鼓励性的语言,见表现良好奖励小零食;研究组2 在静脉滴注前后给小儿播放经典儿歌、动画片。在滴注过程中所有小儿均在独立的房间内,由医护人员以及亲近的家属陪同。研究组3 采用音乐与情境的联合干预。

1.3 评价指标

(1)穿刺成功:一针见血、进针不见回血仅在退针后再穿刺有回血者[3],计为一次穿刺成功,反之为失败。(2)小儿配合度:合作:穿刺在安静状态下操作完毕,配合度比较好,无哭闹及抵抗行为;较合作:穿刺较为顺利,无明细哭闹及抵抗;不合作:大声哭闹,拒绝合作,无法穿刺;总合作率为=合作例数+较合作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穿刺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1、研究组2 及研究组3 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 和组3 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一次穿刺成功结果[n(%)]

2.2 患儿输液配合度

4 组配合度有显著差异性,总合作率,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配合度更优(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儿配合度结果(n)

3.讨论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4],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大信息通道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力[5]。在小儿穿刺过程中,小儿将所有感官指向穿刺的疼痛、恐慌。而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者活动。转移小儿对穿刺的注意力,可以大大减少小儿对穿刺的恐慌、抗拒等心理[6]。本文研究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转移患儿注意力的方法,结果显示,情境互动、音乐干预以及联合干预法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输液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尤其音乐与情境互动联合的方式效果更优。这些方法都是从患儿的心理特点而制。一是小儿容易被分散注意力,特别是对小儿更感兴趣的音乐、视频、游戏等,二是在转移注意力的过程中也不影响穿刺和输液,减少了小儿的疼痛和不良心理,更安全。三种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