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甘发伟
(青海省交通医院麻醉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硬膜外麻醉是临床外科常用麻醉方法,咪达唑仑属于较为常用的镇静镇痛药物,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近年来,地佐辛作为一种新型的镇静药物,在临床中被广泛关注应用,具有镇静镇痛作用显著、呼吸抑制较轻等优点。有研究显示,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可明显减轻椎管内麻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对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麻醉干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3~68岁,平均42.33±7.68岁;体重44~82kg,平均67.16±9.62kg;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24例,下肢骨科手术19例,子宫切除手术7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9例,Ⅱ级21例。对照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24~71岁,平均43.05±8.04岁;体重42~85kg,平均67.34±9.58kg;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22例,下肢骨科手术17例,子宫切除手术9例;ASA分级:Ⅰ级32例,Ⅱ级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ASA分级Ⅰ-Ⅱ级;②年龄≥18岁;③无手术禁忌证及椎管内麻醉禁忌证;④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所研究的麻醉药物过敏者;②长期服用催眠药物、麻醉镇静药物及抗焦虑药物者;③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④伴有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感染者。
所有患者术前30min给予0.5mg阿托品、0.1g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常规生命体征检测。开放静脉通路,300ml乳酸钠林格液静脉输注扩容。嘱患者侧卧位,硬膜外麻醉,T12-L1锥间隙硬膜外穿刺,头侧置管4cm。硬膜外腔缓慢注入2%利多卡因4ml,观察5min,硬膜外追加1.6%利多卡因10ml,固定麻醉平面于T6位置,常规面罩吸氧2L/min。所有患者给予0.04mg/kg咪达唑仑麻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0.1~0.2μg/kg芬太尼,观察组给予0.08mg/kg地佐辛麻醉。
比较两组患者抑制牵拉反应情况[3]:①优:手术牵拉时,无牵拉痛、无胃部不适、无恶心呕吐及鼓肠等;②良:手术牵拉时,无牵拉痛、无呕吐,轻微胃部不适或恶心,无鼓肠;③差:手术牵拉时,牵拉痛明显,胃部严重不适,恶心呕吐,鼓肠明显。抑制牵拉反应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记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情况。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抑制牵拉反应优良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4,P<0.05),见表1。
表1 抑制牵拉反应情况比较[n(%)]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0,P=0.013),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硬膜外麻醉是临床手术麻醉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不能彻底阻断迷走神经,内脏牵扯痛较为严重,清醒状态手术容易使患者紧张焦虑,影响手术安全操作[4]。另一方面,过高的麻醉平面会导致呼吸抑制加重,血压及心率下降,增加麻醉风险。因此,临床中多配合辅助镇静镇痛药物以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维持机体呼吸及心脏功能稳定状态[5]。
咪达唑仑属于一种新型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顺时性遗忘、起效快、刺激小、安全性高等特点,镇静镇痛作用良好,在临床麻醉中被广泛应用[6]。地佐辛属于新型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镇痛作用强,具有起效快、半衰期长、无剂量依赖、呼吸抑制轻微、对心脏功能无影响等优点[7]。本文探讨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对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抑制牵拉反应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考虑原因为,咪达唑仑对机体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阿片类药物有效发挥镇静镇痛作用;二者联合使用,有效减少患者硬膜外麻醉中的牵拉反应,镇静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