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刘翠霞 蒋丽 田雪燕
(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宁夏 银川 750011)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集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严重者可死亡。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肝脏代谢异常以及胆红素生成过多等均是造成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1]。目前对于新生儿黄疸主要采取蓝光照射治疗,然而关于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蓝光照射方案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将着重探究两种治疗方案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随机抽取2017年8月~2019年9月我院84例新生儿黄疸病例,以其出生顺序为标准分组,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出生日龄3~17d,均值(9.6±3)d;足月儿共计39例,早产儿共计3例。对照组42例:男19例,女23例;出生日龄2~18d,均值(9.3±5)d;足月儿共计38例,早产儿共计4例。两组基线资料在比较中P>0.05。
新生儿光疗暖箱;光源:波长450-480nm的蓝光;光疗方法:单面光疗。
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保暖、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合理喂养等,同时针对不同病因予以个体化的对症治疗,如补液、纠正酸中毒、抗感染等,同时患儿均给予肠道益生菌治疗。光疗时患儿放置于蓝光治疗箱内,遮盖双眼及会阴部,以单面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方案治疗,即患儿入院当日的照射时间为24小时,间隔8~12小时,再次照射治疗时间仍为24小时,共计照射治疗时间72小时;观察组则改为间歇性蓝光照射方案治疗,即入院当日的照射时间为8-12小时,间隔8~12小时,再次照射治疗时间仍为8-12小时,共计照射治疗时间也是72小时。
(1)评估患儿疗效,显效:经治疗面部及巩膜等所有的黏膜黄染现象均完全消退,同时合并症状消失,经复查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正常;有效:经治疗面部及巩膜等所有的黏膜黄染现象大部分得以消退,同时合并症状缓解,经复查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下降并趋于正常;无效:面部及巩膜等黏膜黄染现象及合并症状并未改善,经复查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未下降或小幅下降;(2)统计两组患儿入组时和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3)统计患儿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95.24%,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入组时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326.19±8.95)umol/L,对照组(324.06±10.71)umol/L,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144.13±5.16)umol/L,对照组(143.09±6.03)umol/L,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n(%)]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重者可出现纳差、精神萎靡、发热、水肿等临床表现,若未能得到及时妥善的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对新生儿的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2]-[3]。目前对于黄疸患儿最简单易行的治疗就是蓝光照射,该项治疗技术是基于机体血清胆红素可将特定波长的蓝光吸收,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由患儿尿及粪便排出体外,进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4]。目前临床中的蓝光照射方法主要可分为间断性照射以及持续性照射,本文就两种照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体现在总体有效率对比无差异,同时经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然而观察组治疗发生腹泻、发热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率低于同期对照组。研究结果证实,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采用持续性以及间歇性蓝光照射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间歇性的蓝光照射方案能够更有效地避免患儿发生相关的不良反应情况,有助于更好的确保患儿的健康与安全。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用间歇性或者持续性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的安全性更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