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丁磊 曹俊 鲁勇 胡黎萍 徐明耀
(南京市口腔医院四楼颌面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唾液腺是口腔颌面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一般分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和分布于口腔、咽部、鼻腔及上颌窦黏膜下层的小唾液腺。其中腮腺是最大的一对唾液腺,也同时是肿瘤发病率最高的一对腺体。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2012年—2017收治的1178例明确诊断为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病种分布、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及良恶性比率,希望从中对腮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病案资料来源于2012年—2017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因腮腺肿瘤住院的手术患者(常规病理诊断明确),共计1178例,术前均有B超、CT或MRI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分型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唾液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5)”。
在1178例腮腺肿瘤患者中,其中良性肿瘤1001例,恶性肿瘤177例,比例为5.66∶1。在2012年—2017年这6年内,从2013年之后连续5年腮腺良性肿瘤发病率逐步上升,而发病数在2013年后逐年增加(表1)。可能的原因考虑为:(1)公民对于腮腺肿瘤的认知有所增加,早期发现后及时就诊;(2)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腮腺肿瘤的诊断率增高;(3)腮腺肿瘤临床路径的普及,使得平均住院日下降,增加了床位的使用率;(4)腮腺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可能。
表1 腮腺肿瘤连续6年分布情况Table 1 Distribution of parotid gland tumors for 6 consecutive years
多形性腺瘤(45.08%)、腺淋巴瘤(24.19%)和基底细胞腺瘤(7.81%)是腮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三种;而在恶性肿瘤中,黏液表皮样癌(3.65%)最为常见,其他依次为腺泡细胞癌(2.55%)、腺样囊性癌(1.28%)、淋巴上皮癌(1.28%)等(表2)。
表2 腮腺肿瘤的病种分布Table 2 Distribution of parotid gland tumors
本回顾研究发现(图2),31~70岁为腮腺肿瘤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76.82%),而51~60岁是发病高峰(25.47%),这在所有良性肿瘤(26.17%)和恶性肿瘤(21.47%)当中没有明显区别。
表3 腮腺肿瘤的年龄分布Table 3 Age distribution of parotid gland tumors
腮腺是口腔颌面部特殊的解剖器官,作为唾液腺系统中最大的腺体,腮腺罹患肿瘤的发病率也是最高,普遍研究发现腮腺肿瘤的发病率占所有唾液腺肿瘤的60%~80%[1]。
多形性腺瘤在不同研究报道中仍为腮腺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约占所有良恶性肿瘤的80%左右[1、2],也有近期研究发现多形性腺瘤占所有腮腺肿瘤的37%左右[3],但仍为发病率最高的腮腺肿瘤类型,本研究统计结果发现多形性腺瘤占所有腮腺肿瘤的45%,提示多形性腺瘤的发病率可能有降低的趋势,但仍为第一高发的腮腺肿瘤,其次是腺淋巴瘤,与文献一致[4]。
51~60岁是腮腺肿瘤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约占25.47%,不管是良性肿瘤(26.17%)还是恶性肿瘤(21.47%)。但在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中,21~30岁年轻人为高发年龄段,分别为27.9%和30%。腺样囊性癌中,61~70岁为高发年龄段,为40%。
由于腮腺特殊的解剖结构,包含有面神经及重要的血管走行,所以不适宜行常规的取材活检术,这对于腮腺疾病的诊断影响很大。目前临床术前常见的辅助诊断方法有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B超,CT和MR)。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早期用于甲状腺[5]、乳腺[6]、淋巴结[7]等浅表小肿物的诊断,目前通过超声辅助定位,对于腮腺深部的肿物也可以使用FNAC来诊断。
对于腮腺肿瘤的FNAC诊断的优势是操作简单、创伤小、易反复进行,良恶性肿物的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文献报道在90%左右,并且在术前告知患者意向性诊断,减少了患者术前的恐惧心理[8、9]。但是FNAC的诊断无法明确肿物的具体大小、部位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术前仍需行B超、CT或MR等影像学检查,指导手术治疗。
超声检查是一类无创的检查,临床操作简单便捷,且费用较低,适用于早期发现腮腺肿块的诊断。B超对于腮腺肿瘤的范围、钙化情况、肿瘤边缘、肿物距皮肤的距离及肿瘤内容物的回声情况都可以明确表现[10、11]。良性肿瘤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而恶性肿瘤浸润生长,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有研究表明,在外科医生指导下的腮腺B超可以更准确的预判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边缘情况及与面神经的关系[12]。但是一些低度恶性的肿瘤的B超表现与良性肿瘤无明显差异,而腮腺恶性肿瘤的切缘阳性率在40%左右[13],所以单纯B超存在误诊可能,有研究表明比较B超、CT和MR检查对于腮腺肿瘤组织学诊断上,B超的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较高,仍需CT、MR等检查[14]。
CT成像可以更直观的表现腮腺内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面神经、下颌骨、肌肉、血管的关系,指导切口的设计及切除的范围[15]。腮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一般为圆形、边界清晰、界限清楚,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一般为呈分叶状、不规则肿块,境界不清。但腮腺炎症的CT表现有时候与恶性肿瘤相类似,临床上容易误诊,需结合术中术后病理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
核磁共振MR检查对于术前评估腮腺肿瘤与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及咽旁间隙的关系,进而指导手术入路,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腮腺为脂性腺体组织,在T1W1及T2W1上均呈高信号,与腺体比较,肿瘤T1W1多呈稍低信号,T2W1上不同肿瘤表现不同:(1)多形性腺瘤:T2W1多呈明显高信号;(2)腺淋巴瘤:囊性变较高,实性部分T2W1多呈等或稍高信号;(3)黏液表皮样癌:低度恶性T2W1多呈中、高信号,高度恶性T2W1呈等信号[16]。有研究发现在腮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中,利用CT或MR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及敏感率与放射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
腮腺肿瘤为口腔颌面外科一类常见的肿瘤,良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恶性肿瘤。术前需结合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手术为治疗的首要选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