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唐光辉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骨一科 四川 成都 620500)
不稳定骨盆骨折多是因为高能创伤导致的,且常伴有四肢多发性骨折,是临床上非常严重的骨折损伤疾病,会引起患者出现骨盆旋转或垂直不稳定等症状发生[1]。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愈后并不理想且对患者容易造成二次损伤[2]。我院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下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分期对症治疗,疗效显著,现作如下报告。
收集我科从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经X线、CT及病理检查确诊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68例。患者多为车祸伤、坠落伤及打击伤。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7.42±12.09)。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受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对照组34例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进行分期治疗。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患者大出血,使用骨盆带或者外固定架固定等方式对不同骨折类型的患者进行处理,并严密的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第二阶段是将患者送进ICU,纠正其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给予呼吸支持。第三阶段: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首先对患者行骨折内固定术,在绝对卧床3~5d后,排除患者手术禁忌症,然后对其进行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在骨盆修复前,要注意先使用重建钢板对骨盆前段施行充分固定。
治疗后对患者行X线检查,如骨折移位距离低于4mm则为优秀;如骨折分离移位在4~10mm之间为良好;如骨折移位在10~20mm之间为尚可;如分离移位超过20mm则为差。
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对照组优良率为67.6%,观察组优良率为8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两组患者术后复位疗效比较(n,%)
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8例,包括4例皮下软组织感染患者,3例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1例静脉血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3例,包括2例尿道损伤患者及1例坐骨神经拉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两组患者就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盆骨折是骨科创伤后患者致死的第三大因素,以往多直接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忽视了患者的生理状况,会加重患者的生理紊乱或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骨科损伤控制学旨在快速解决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问题,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决定性手术,重视ICU及外科的综合治疗[4]。对患者进行分阶段的治疗,从而减少第二次手术的创伤,降低病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观察组患者采用骨科损伤控制进行分期对症治疗,治疗后优良率为88.2%,并发症发生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两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使用骨科损伤控制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四肢多发骨折进行分期对症治疗,术后患者骨折复位效果优于常规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