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电图在判断急性肺栓塞发生部位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5

司徒姗姗 王颖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电图室 广东 广州 510120)

肺栓塞指的是脱落嵌塞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从而阻断肺部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综合征,若肺栓塞发生面积较大,则易引发患者出现急性肺栓塞,其是最严重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之一。有研究证实,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58%以上,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就需尽早对患者进行确诊和明确栓塞发生部位,才能指导临床对患者行针对性治疗[1]。心电图是一种操作灵活、经济有效的影像诊断技术,本文主要探究了其在判断急性肺栓塞发生部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0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分布:41~75岁(58.7±2.4)岁,患者均在入院24h内行心电图和肺动脉CTA检查,CTA检查显示30例为叶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38例为左右主肺动脉/肺动脉干。

1.2 方法

采用12导联型心电图仪(标准电压为10mm/mV、走纸速度为25mm/s)进行床旁动态监测,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分布情况。心电图检查完毕后,再在患者锁骨下进行静脉穿刺,从穿刺口插入56F端孔导管,按右房、右室至肺动脉干顺序,在导丝引导下,插入导管至病变的肺动脉中,最后采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从导管推入肺动脉中,行肺血管CT造影检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叶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组和左右主肺动脉/肺动脉干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左右主肺动脉/肺动脉干组患者RVH异常22例(32.4%)、V1-V4导联NTW异常48例(70.6%)、V1-V3导联STE合并V4-V6导联STD异常10例(14.7%)、V1导联PR段压低等心电图异常11例(16.2%);叶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组患者RVH异常5例(7.4%)、V1-V4导联NTW异常14例(20.6%)、V1-V3导联STE合并V4-V6导联STD异常2例(2.9%)、V1导联PR段压低等心电图异常1例(1.5%),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急性肺栓塞可发生28种非特异性心电图变化,其中发生在左右主肺动脉和肺动脉干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的种类较多,因此,其RVH也更加严重[2]。V1-V4导联NTW是一种缺血再灌注后的心电图变化,学者认为其与心肌缺血和右心室扩张致右心功能不全有关,左胸导联也可发生NTW,因此,左右主肺动脉发生V1-V4导联NTW的几率高于远端分支。另外,还有研究表明,急性肺栓塞导致的低氧血症、右心室扩张和低血压引起的右心室透壁性缺血均与V1-V3导联STE合并V4-V6导联STD具有一定的关联,原因为V1导联可对RV前壁电位变化进行记录,STE段变化可提示右心室功能不全或扩张,因此,这一心电图异常也可反映栓塞发生部位位于左右主肺动脉[3]。

本研究中,通过对比叶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组和左右主肺动脉/肺动脉干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可知,左右主肺动脉/肺动脉干组患者RVH、V1-V4导联NTW、V1-V3导联STE合并V4-V6导联STD及V1导联PR段压低等心电图异常率(32.4%)、(70.6%)、(14.7%)、(16.2%)均显著高于叶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组(7.4%)、(20.6%)、(2.9%)、(1.5%),与张静华[4]等人研究报告中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说明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查,可根据检查出的RVH、V1-V4导联NTW、V1-V3导联STE合并V4-V6导联STD及V1导联PR段压低等心电图异常情况,判断患者肺栓塞发生部位。

综上所述,急性肺栓塞发生部位不同患者的心电图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心电图差异判断急性肺栓塞发生部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