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4-05-15

阳广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中医医院检验科 广西 桂林 541299)

诊断和排除血液疾病患者主要依靠的手段首先是血液细胞检测,但在具体的临床上,血液检测水平及指数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导致临床检测结果发生误差[1]。近年来,判断血液疾病的标准是1∶5000的稀释比例与1∶10000的稀释比例。为进一步分析研究这两个比例检测结果的差别,探讨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意义,本研究根据本人的接触的实际工作情况参考相关文献对此加以分析总结,在此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46例患者均系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做血液检验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8.52±3.46)岁。研究组男11例,女22例,年龄在25~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96±2.94)岁。全部患者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及O型,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析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取静脉血液,获得血液样本之后进行成比例血液稀释,对照组血液稀释的比值为1∶5000,研究组血液稀释的比值为1∶10000,两组均使用EDTA-K2血液抗凝物质,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血液细胞的检测,分析对比对两组不同血液细胞稀释配比的具体检测实验结果及放置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两组静脉血液样本均放置在室温(22℃)和低温(4℃),时间分别为0.5h、4h,做血液样本检测。

1.2.2 观测指标 对不同比例抗凝物质及不同温度放置时间条件下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等进行分析对比。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P<0.05代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比例抗凝物质检测结果比较

实验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表 不同比例抗凝物质检测结果比较(±s)

表 不同比例抗凝物质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血红蛋白实验组(1∶10000) 10.1±3.3 5.2±0.6 181.6±41.2145.96±8.15对照组(1∶5000) 6.2±2.4 4.5±0.54 138.8±40. 107.82±7.94 P<0.05 <0.05 <0.05 <0.05

2.2 室温和低温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的检测结果

室温条件下放置0.5h,白细胞水平为(6.43±1.27)×109/L、红细胞水平为(4.32±0.75)×1012/L、血红蛋白水平为(119.92±18.13)g/L、血小板水平为(137.5±31.6)×109/L;放置4h,白细胞水平为(6.35±1.93)×109/L、红细胞水平为(4.61±0.68)×1012/L、血红蛋白水平为(119.83±17.96)g/L、血小板水平为(206.8±29.4)×109/L。低温条件下放置0.5h,血小板水平为(102.6±3.75)×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为(18.61±3.16)f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11.98±3.92)%;放置4h血小板水平为(128.32±31.86)×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为(15.18±3.25)f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14.42±3.47)%。在不同的时间里各个指标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血液细胞检测因受到多种波动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患者血液的检测结果难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干扰到对血液相关疾病的判断,甚至造成误诊和治疗差错。血液稀释对比的比例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造成患者实验结果的不准确[2]。

3.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比例的抗凝物质稀释所得出的检测结果不同,室温与低温条件下不同的放置时间的检测结果也不同,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3]。因此,在对于血液细胞的相关指数进行检测时,应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如果发生温度改变,则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确保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