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崔冬梅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中心卫生院 盐城 东台 224222)
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高血压发病率逐年攀升,高血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可增加个体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因此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稳定个体血压显得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68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得分,现报道如下。
实验组34例高血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7(20/14),年龄在45岁至81岁,中位年龄为(63.28±1.28)岁,高血压病史最短为2年,病史最长为6年,平均病程(3.42±0.27)年。对照组34例高血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5(19/15),年龄在48岁至80岁,中位年龄为(65.24±1.26)岁,高血压病史最短为2年,病史最长为6年,平均病程(3.41±0.25)年。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及患者家属同意,所有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前均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佳,未发生心血管疾病。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认知功能、理解功能障碍患者。(2)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
1.3.1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定期门诊复诊,医师测量患者血压,根据患者血压波动以及心电图适当调整降压药物类型及用法用量。
1.3.2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延续性护理:(1)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给予患者健康教育,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以及对相关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向患者介绍高血压营养管理、日常运动、临床用药等相关知识,纠正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诊疗防治错误认知,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2)结合患者体重、营养状态以及饮食习惯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嘱患者日常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为主,每日盐分摄入量应少于5g,日常增食水果、蔬菜,防止患者发生便秘,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建立电话对方机制,嘱患者每天清晨测量血压,每周电话随访一次,询问患者血压,从而建立长效监督制度,对于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提醒每月入院门诊复诊。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应嘱询问患者饮食、用药、运动情况,嘱患者及时入院。除此之外,在电话随访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长期用药心理情绪变化,促使患者认知到高血压的控制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嘱患者严格控制自身体重,勿自行增减药量或中途停药。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得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主要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概念以及高血压健康知识等4项维度,每项维度满分为5分,总分为2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高。健康行为得分主要是判断患者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营养状况、心理健康等四项维度,每项维度满分为5分,总分为20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行为越好。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得分其计量资料(±)平均数表示用t验证;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得分,具体情况(见表),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得分
高血压是我国目前临床上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个体生命健康,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除此之外,近些年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血压控制良好,出院后血压控制不佳,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较低[2]。延续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出院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出院后电话随访,跟踪了解患者出院后血压波动情况,并给予及时有效干预,可有效提高个体血压控制能力[3]。本次研究对我院高血压患者给予个体化延续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得分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