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谢俊
(陕西汉中3201医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开颅血肿清除+DC主要用于治疗颅内血肿或颅内压降压治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便利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1]。但有研究表明:围术期护理可直接影响手术疗效与治疗预后性。因此,临床中多为该术式患者加用围术期护理。研究中以本院在2017年1月—2017年8月间纳入治疗的40例开颅血肿清除+DC患者为探究主体,旨在探究围术期优质护理对该术式患者的护理效果,如下文。
以本院在2017年1月—2017年8月间纳入治疗的40例开颅血肿清除+DC患者为探究主体。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20例。A组中,女7例,男13例;年龄范围是20~72岁;平均(40.21±0.25)岁;疾病类型为:脑出血3例,高血压脑出血1例,颅脑损伤11例,动脉瘤1例,其他4例。B组中,女4例,男16例;年龄范围是21~70岁;平均(40.88±0.13)岁;疾病类型为:脑出血3例,高血压脑出血2例,颅脑损伤11例,动脉瘤1例,其他3例。对比数据不存有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B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即术前健康教育、术中配合与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等。A组于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具体为:
1.2.1 术前护理 确定昏迷患者的昏迷原因,并给予对症治疗;为颅内压升高者行利尿与脱水处理;为脱水者补充水分。为患者安置尿管、鼻饲与胃管,取卧位,指导其科学饮食。
1.2.2 术中护理 将术中药物与器械等准备齐全,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与血压等指征,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操作。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抬高头部20°,将引流管放在其床头,对引流液的颜色与量等进行实时观察与记录,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监测其血压值,并根据血压变化适度调整硝酸甘油滴注量,确保血压正常。密切监测心电图、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与颅内压情况,若有异常立即处理。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利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行走、洗澡、穿衣等共10项,共100分,分数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利用Fugl-Meyer评分评估运动功能,包括上肢与下肢功能,共100分,分数与运动功能呈正比。
通过SPSS21.0处理,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用(±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差异显著。
护理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均高于护理前,且A组高于B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A组高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均有差异(P<0.05),详见表。
表 对比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s,分)
表 对比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s,分)
分组 例数Barthel指数 Fugl-Meyer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A 组 20 31.22±5.62 91.37±6.32 31.807 0.000 23.64±6.12 65.34±6.18 21.442 0.000 B 组 20 32.17±5.73 75.61±6.14 23.132 0.000 24.52±6.05 41.36±6.09 8.773 0.000 t - 0.529 7.999 - - 0.457 12.360 - -P - 0.600 0.000 - - 0.652 0.000 - -
颅脑损伤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危重疾病,其具有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等特点。临床中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DC治疗该病,其疗效较佳[2]。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临床中多为该术式患者行围术期优质护理。通过术前的针对性护理和胃管留置等措施可纠正患者的基础病情,使其身体机能基本正常,进而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配合与生命体征监测等措施可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并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给予相应处理[3]。术后的体位护理、引流液观察护理、体征监测和康复训练等措施可保证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并能避免多种并发症。围术期优质护理注重护理干预的连续性、细节性与整体性,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感受,进而增强其治疗配合度[4]。结果为:护理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均高于护理前,且A组高于B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A组高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均有差异(P<0.05)。与董继红[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优质护理可改善开颅血肿清除+DC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可作为该术式的常规护理措施积极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