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崔绘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发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患者的年龄也开始呈现低龄化,这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民众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各方面压力有密切关联[1]。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急性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不良心理负担,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加积极有效的配合医生护理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了疗效、减少溃疡复发[2]。我院消化科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对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消化科收住的9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5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1.3±6.8)岁。溃疡类型为胃溃疡33例,十二指肠溃疡46例,复合性溃疡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溃疡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45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的操作如下: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患病后往往产生焦虑不安的消极情绪,护士要及时的开导患者,认真聆听患者的想法和倾诉,及时解答患者问题,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给予其内心支持,平时多给予患者关心、鼓励,与患者记录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3]。
1.2.2 情绪管理指导 护士及时了解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身心健康,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情绪辅导方法,通过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指导其进行情绪管理[4]。责任护士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进行交流辅导,采取多种方法来管理自身的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
1.2.3 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要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要告知患者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是正常现象,让患者有信心与疾病作斗争。
1.2.4 行为干预 通过与患者的日常交流、沟通,让其了解不良饮食、作息习惯对疾病产生的关系,随后利用有效的方式给予患者科学的饮食指导,并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禁止暴饮暴食,确保充足的睡眠。禁止食用生、冷、辣、酸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心理状态的评估: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治疗有效率:将护理后治理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治愈、好转、无效。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5 58.42±4.56 37.16±3.58 56.70±4.86 39.58±3.61对照组 45 58.37±4.51 47.29±4.13 56.14±4.77 47.26±3.92 t 0.0523 12.4329 0.5517 9.6676 P>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5.6%,观察组患者痊愈20例,好转23例,无效2例,相对比对照组的82.2%,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3例,好转24例,无效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病因较为复杂,其发病与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有关,在精神高压下及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胃、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缺血、缺氧,导致胃分泌消化液减少,减少了前列腺素合成,最终消化道粘膜的屏障被打破,是导致消化道溃疡形成或复发的重要原因[5]。所以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就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我院消化科通过对消化道溃疡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促进溃疡早期愈合,提高治疗效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