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陈小钦
(金堂县三星镇卫生院 四川 成都 610400)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胃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所以常常会被人们忽视。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不及时进行治疗,还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1]。临床对此病症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式,其治疗成效不明显,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选取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其临床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文所示。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探究对象,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0例,有女性患者15例,年龄分布在4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43±3.74)岁,病程时间在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35±0.54)年;对照组同样有2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4例,有女性患者11例,年龄分布在4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3±3.69)岁,病程时间在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35±0.54)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使统计学无意义(P>O.05)。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委会制定的“浅表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表现为腹胀,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常因为吃了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嗳气,反复出血。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见胃黏膜发生炎症反应、水肿、充血、糜烂等。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通过组织活检或幽门螺杆菌的抗体,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痞满”、“胃脘痛”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证辩证标准,症见脘腹痞塞满闷,嗳气反酸,胀痛、灼痛、隐痛、进食后加重,时太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兼见行疲乏力,便溏、便秘或腹泻,舌淡,苔白,脉弦或脉弱。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每次服用吗丁啉(厂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剂量10mg,一天三次;每次服用奥美拉唑(厂商:济南明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393)20mg,一天两次。观察组予以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方式,具体药物为:柴胡9g,川穹6g,香附子9g,茯苓15g,白术15g,郁金15g,黄连3g,白花蛇舌草30g,陈皮6g,人参15g,白芍15g,木香10g,薏苡仁20g,枳壳15g,炙甘草6g。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适当加减药物,患者嗳气明显,加玉竹10g,天花粉15g,石斛15g;患者出现夜不能寐现象则加以夜交藤20g,茯苓10g;出现便溏、乏力症状,加延胡索20g,桃仁15g。水煎取汁400ml,一日一剂,一次200ml,分早晚两次餐后服用。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
依照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且无异常情况出现则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现象则为无效。(治愈 +有效)/总人数×100%=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具体数据进行记录。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全部数据均录入到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并对此次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值检验计量数据,然后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当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时,其统计学存在意义(P<O.05)。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00%,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n(%)]
观察组患者的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无力以及大便稀溏等指标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成立(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s,分)
分组 例数 胃脘胀痛 食欲不振 无力 大便稀溏观察组 25 1.21±0.45 0.87±0.32 1.74±0.58 1.12±0.56对照组 25 1.74±0.77 1.65±0.52 1.68±0.77 1.65±0.66 χ2 4.3021 5.9624 4.0371 4.1687 P<0.05 <0.05 <0.05 <0.05
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因受各种致病因子不断侵袭,而发生的一系列炎症反应,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发生炎症反应、水肿、充血、糜烂等,是一种轻度的慢性胃炎疾病。浅表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部分患者无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比如上腹痛、嗳气、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长期存在。临床以制酸、清除Hp、保护胃黏膜、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止痛、助消化为主要治疗原则。
中医将慢性浅表性胃炎归于“痞满、胃脘痛”的范畴[2],发生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胃脘痛,正如沈金鳖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气郁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郁日久,致肝胃之阴亏耗,则病程每多缠绵;如久痛入络,络脉损伤,则见吐血,便血等症。可见胃脘痛的关键是“气”,所谓不通则痛。因此治疗胃脘痛的关键是理顺胃气,遵《内经》“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能有效起到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活血止痛的功效,虚实兼顾,切中本病的病机。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为君。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其中人参、黄芩、白术祛邪扶正、益气健胃;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的作用;经过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对照组的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无力以及大便稀溏等指标积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可见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总之,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方式,能有效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可在临床领域推广使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