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安全性分析

时间:2024-05-15

倪远飘 王芙蓉

(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痛风病历史久远,随着现代人饮食习惯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1]。痛风主要是机体内嘌呤物质代谢增强,尿酸生成过多,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的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皮肤、软骨导致的具有反复发作特性的炎性疾病[2]。相关资料表明,痛风病与高尿酸血症(HUA)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痛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降低患者体内的尿酸水平[3]。而有研究发现,非布司他在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本文以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4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非布司他在痛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40例行痛风治疗患者为此次分析研究的对象,入选标准为患者有痛风发作史,现处于痛风缓解期,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服用降尿酸药物、有试验药物禁忌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3.46±8.47)岁,平均病程(1.25±0.20)年;实验组,男3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2.56±9.21)岁,平均病程(1.24±0.26)年。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口服别嘌醇(重庆科瑞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起始剂量早、晚各两次,50mg/次,维持剂量50~75mg/d。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口服非布司他(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起始剂量每天1次,40mg/次,维持剂量40~80mg/d。

1.3 观察指标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两组痛风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用t进行检验,用(±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进行表示,理论频数T>5,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不具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得到下降,实验组的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比较(±s,μ mol/L)

表1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比较(±s,μ mol/L)

P<0.05

组别 n_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70 632.35±87.38 315.45±99.33对照组70 636.67±88.34 417.58±102.39 t0.291 5.990

2.2 两组痛风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痛风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3.讨论

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若无明显的关节畸形、肾功能损害情况,经有效治疗即可进行正常生活[4]。痛风的病因为高尿酸血症,故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高尿酸的水平,从而改善病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别嘌醇为嘌呤衍生物,它是治疗痛风的一种传统药物,目前仍被广泛应用于抑制尿酸的形成,它主要通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竞争性抑制来减弱尿酸的形成[5]。但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在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方面,别嘌呤醇能力有限。此外,因其会导致重度肾功能不全,对多住患者不具耐受性。非布司他不同于别嘌醇,它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故对黄嘌呤脱氢酶的亲和力很强,这种特异性可以避免别嘌醇使用中的不良反应。

此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治疗后,实验组的患者血尿酸水平(315.45±99.33μmol/L)较对照组(417.58±102.39μmol/L)下降多,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6%)较对照组(34.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χ2=7.490,P<0.05)。

综上所述,以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