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周燕燕 王艳花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全身麻醉在手术治疗中应用较广,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极易引起各类并发症,如患者在未完全清醒时就送至普通病房,则极易引起呼吸异常,威胁其生命安全。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全身麻醉患者,就其呼吸异常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总结。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分析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析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7.5±6.7岁。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8.2±6.9岁。两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术后将患者送至普通病房进行护理,为患者选择卫生、安静的病房,并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的监护,对其疑问进行解答。
分析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进行麻醉恢复护理,在术后将患者送至麻醉恢复室,给予面罩吸氧和心电监护,对呼吸异常者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需定时对患者进行吸痰护理,以确保其呼吸畅通,对呼吸无力者可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纠正,对出现水肿者可应用醋酸地塞米松片。在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可将其送至普通病房进行常规护理。
1.3 评价标准
1.3.1 比较分析组与对照组患者呼吸异常发生率与恢复情况。恢复效果评定标准:①优: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均恢复正常;②良:患者血压、呼吸、心率基本恢复正常;③差:患者在术后出现心律失常、低氧血症、高血压、低血压等并发症。优良率=(优+良)/病例总数×100%。
1.3.2 比较分析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资料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百分率(%)表示,分别实行t值和χ2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呼吸异常发生率与恢复情况对比分析组患者呼吸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呼吸异常发生率与恢复情况对比[n (%)]
2.2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分析组患者心律失常、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对手术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可确保其手术全程无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可引起心律失常,损害肝肾功能,引起呼吸异常[1]。呼吸异常在全身麻醉术患者中较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在尚未完全清醒时就脱离呼吸机供应,会使得正常的呼吸受到影响,进而引起呼吸异常,在术后使用催醒剂也会影响患者呼吸系统,增加发生呼吸异常的风险。相关研究认为患者在麻醉效果逐步衰退后,疼痛感会有所增强,为缓解其疼痛症状往往需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而部分止痛药中含有抑制呼吸的成分,也可引起呼吸异常。常规的病房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患者在苏醒时发生呼吸抑制的风险较高。吴丹[2]的研究认为对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实行有效的麻醉恢复护理,可有效预防呼吸异常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麻醉恢复室中对患者实行面罩吸氧、排痰、缓解水肿等护理干预,可保障其呼吸畅通,缩短苏醒时间,降低呼吸异常发生率,提升麻醉恢复效果。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对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进行麻醉恢复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患者呼吸异常发生率仅为12.0%,恢复优良率达88.0%,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且上述指标均优于采取常规病房护理的患者,本次实验结果类似于陈端[3]的实验结果。
可见,对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进行麻醉恢复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建议将这一护理方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