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钟雅萍
(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脑血栓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管腔狭窄闭塞形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血流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起病急、致残致死率高[1]。综合护理方案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试,效果显著。有研究表明,对脑血栓患者应用系统的、科学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脑血栓患者的治疗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2]。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研究标准,应用随机分组的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在45~77岁,平均年龄(49.3±2.4)岁,病程在1至11天,平均病程(3.1±0.5)天。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在47~79岁,平均年龄(51.4±2.6)岁,病程在1至10天,平均病程(3.3±0.8)天。两组脑血栓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都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1)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对环境的需要进行修整,给患者提供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的干净整洁的护理环境。加强巡视、翻身拍背、管道护理等基础护理,做好预防患者坠床护理措施,避免患者医疗事故的发生[3]。(2)心理护理:个性化应对负面情绪和消极行为的措施,应用适宜的办法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忧虑紧张情绪,耐心和患者沟通,赢得信任,多鼓励支持并用成功的案例鼓舞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3)用药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应用适量的药物剂量,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抗凝治疗、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他临床症状,如出血、意识障碍、黑便等。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指导,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降糖、降脂药,定期复查。(4)饮食护理:依据患者病情状况选择安全有利于进食体位,选择营养丰富可消化食物,多进食豆类、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控制糖分、动物脂肪量的摄入,防止误吸。(5)并发症护理:加强病情观察,脑血栓患者病情变化快,特别注意意识变化、颅内压、瞳孔大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及尿量等客观变化。指导患者有效排痰咳嗽,不能因为伤口疼痛而隐忍,对不能配合患者进行定时吸痰,防止肺炎发生。腹部按摩、翻身拍背、四肢的活动,促进患者胃肠蠕动,预防便秘,久躺不动容易发生压疮,四肢不活动易发生四肢功能减退关节僵硬,应指导患者适当做床上功能锻炼,预防压疮及四肢功能减退。
研究人员应统计两组患者平均溶栓延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低,说明脑神经功能越好,评分越高说明脑神经功能越差。
运用SPSS19.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经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s)
组别 n 平均溶栓延误时间(h) 平均住院时间(d)对照组35 4.3±0.6 15.9±1.2观察组35 2.1±0.8 10.4±1.7 t值 14.74_26.57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组别 n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35 34.7±2.8 30.7±2.1观察组35 37.3±3.2 25.9±2.4t0.21 14.59 P>0.05 <0.05
脑血栓患者病情一旦发作情况十分危急,应在有限时间内预防患者病情急性发作并给予优质护理提高疗效。综合护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理念,相比常规护理更加自主个性化,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效改善常规护理死板的操作理念。综合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从专业的角度改善患者的消极抵抗情绪,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促进脑神经功能的锻炼与恢复,增强康复训练、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态度,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在临床护理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