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权冬梅
(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透析室 江苏 徐州 221000)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或药物中毒患者的常见疗法,其并发症较多,存活率较低,护理内容复杂,且患者的负面心理明显。为保证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多为患者加用护理干预[1]。研究中选择本院于2015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96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的效果,如下文:
选择本院于2015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96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直接批准。随机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8例。A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范围是23~75岁,平均(48.21±0.36)岁;其中,高血压肾病11例,慢性肾衰竭13例,急性肾衰竭15例,急性中毒9例。B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范围是24~76岁,平均(48.84±0.42)岁;其中,高血压肾病10例,慢性肾衰竭15例,急性肾衰竭12例,急性中毒11例。对比以上数据,不存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B组给予常规护理,即生命体征监测、睡眠指导、环境护理和应急事件处理等。A组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具体为:
1.2.1 加强沟通 血液透析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的痛苦度高,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血液透析治疗流程,普及疾病知识,使其了解该项疗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而配合治疗。
1.2.2 满足其个体化心理需求 为初次治疗患者讲解血液透析期间的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透析后,及时反馈治疗效果,使其了解疾病进展。护理人员应采用专业且熟练的穿刺技术为患者服务,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各项护理操作应准确、专业和快速,以获取患者的信任。并评估其负面心理的发生原因,根据其年龄、病情程度、家庭背景与文化水平等信息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使其感受到人文关怀。
1.2.3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实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及时解决其生活问题和治疗问题,鼓励其多听音乐或是看电视,以分散注意力。向家属讲解护理配合要点,并鼓励其与患者多沟通。指导患者与家属学习内瘘护理知识,使内瘘保持干燥,指导其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并保持乐观心态。
利用心理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变化,分为孤独、恐惧、忧郁和焦虑4个维度,均为20分,分数高者,负面心理表现明显。
护理后,两组的孤独、恐惧、忧郁和焦虑等心理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心理评分(±s,分)
_心理表现 时间 A组B组t_P孤独 护理前 15.34±1.65 15.39±1.62 0.150 0.881护理后 8.64±0.52 12.36±0.94 23.992 0.000t26.832 11.208 / /P0.000 0.000 / /恐惧 护理前 13.67±2.11 13.85±2.09 0.420 0.676护理后 7.21±1.62 10.32±1.45 9.910 0.000t16.825 9.614 / /P0.000 0.000 / /忧郁 护理前 19.64±0.65 19.51±0.55 1.058 0.293护理后 10.32±0.14 15.25±0.12 185.237 0.000t97.113 52.429 / /P0.000 0.000 / /焦虑 护理前 19.66±0.43 19.75±0.25 1.254 0.213护理后 9.78±0.64 12.65±0.71 20.802 0.000t88.777 65.349 / / P0.000_0.000_/_/
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危重、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是其产生负面心理的主要原因[2]。个体化心理护理能够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家庭背景等情况出发,全面分次其负面心理类型与程度,进而给予个体化心理疏导,减轻其负面心理,使其治疗信心增强[3]。该项治疗患者需要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心理支持,所以家属应与其积极沟通,配合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其人文关怀,使其感受到社会温暖。经以上护理后,患者可积极面对疾病治疗[4]。结果为:护理后,两组的孤独、恐惧、忧郁和焦虑等心理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P<0.05)。与邹宝林[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个体化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进而促进疾病康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