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4-05-15

胡志强

(武汉市第一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22)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液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1]。中药注射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等领域,既具有中医药的特色又有注射剂优点的剂型。中药注射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治疗疾病的特点。但鱼腥草注射液和双黄连注射剂安全性事件,使人们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产生质疑,严重影响到中药注射剂的生存和发展。为减少ADR事件发生,合理化使用中药注射剂,本文归纳总结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急性过敏包括I型过敏和类过敏,其中后者占77% 以上为中药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目前已发现多种中药注射剂包括鱼腥草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等导致严重的类过敏反应的发生。但是国内外对类过敏反应产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均未建立评价中药致敏原的类过敏标准动物模型,有关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技术指导原则尚未制定,相关机制及类过敏成分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2]。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原因较复杂,但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中药本身的性质引起及临床应用时导致的原因。

首先,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即使是单味药制剂,其成分也较为复杂,其中多为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他们通常既具免疫原性,又具免疫反应性,增加了ADR发生的概率。同时,现阶段较普遍存在中药材原料质量不稳定、成分复杂、生产制剂工艺不规范、储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致使成品质量控制难、杂质含量高,杂质会通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当该患者再次接触这类中成药就发生变态反应,导致 ADR 发生[3]。

其次,中药注射剂发生ADR与临床中一些不合理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关系。(1)超剂量、超疗程用药:超剂量或高浓度使用中药注射剂,使进入体内的药液浓度过高,超过人体的普遍耐受能力而容易诱发ADR。(2)溶媒使用及溶媒的用量不当:未按药品说明书中溶媒的规定配药,在临床实际治疗中特殊病患则需要变换溶媒易引发ADR,如舒血宁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要求只能用葡萄糖作为溶媒等,如果换用生理盐水则容易造成ADR的发生,此外痰热清注射液除了对溶媒有要求同时对溶媒的使用量也有规定。(3)合并用药不合理: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在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的情况下,且目前临床尚无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表,易产生ADR。其次,同一输液患者因静脉滴注不同液体时,两种不同液体在输液管相混合而造成配伍上发生变化,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4)适应症不适宜:中医对疾病的分型与西医不同,有时西医诊断为同一种疾病,在中医却又分热、寒、虚、实等证状,所以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大部分医生在未掌握其适应证的情况下将中药的功能主治生搬硬套在西医诊断上使用中药注射剂,严重违背了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也是造成ADR发生的原因之一[4]。(5)个体差异:患者机体方面同时统计显示50 岁以上患者 ADR 发生比例明显偏高。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身体功能下降,常伴有多种疾病,长期合并用药,因肝肾功能的减退影响了药物代谢,从而增加了ADR 的发生率[5]。(6)重复用药情况:一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重复用药情况。重复用药不仅无法增强疗效,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ADR事件的发生率。

在临床中任何 ADR都不可以轻视,虽以各种过敏反应居多,达50%~60% ,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也占5%~20%,抢救不及时或不得力可迅速死亡[6]。针对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各种原因,除了要求控制原料药材质量、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稳定成品输液的质量,同时临床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到:(1)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依据患者病症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剂量和疗程。(2)临床应用时中药注射剂的溶媒及溶媒的使用量要严格按照该药品的说明书配制,控制给药速度。(3) 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4)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慎用于过敏体质者;对儿童、老人及肝肾功能不全的等特殊人群和初次静脉滴注使用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5)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初次静脉滴注的 30 min。若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治疗,以降低 ADR发生率。

此外,医院和各科室还应加强中药注射剂 ADR监测和分析、反馈工作,使大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研究思路,建立可靠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评价体系,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推动中药注射剂的健康发展。

[1]任德权,张伯礼.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

[2]徐煜彬,窦德强.中药注射剂类过敏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4):2765-2773.

[3]张海霞.1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367-370.

[4]李秀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13.

[5]刘平,徐国防,刘长缨,等.我院3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5,35( 26):4955-4957.

[6]刘光金,刘耀龙,张红梅,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及预防对策[J].中国药事,2017,12(1):81-8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