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4-05-15

梁新 陆三妹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广西 百色 533100)

睡眠是人体的自然休息状态,也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睡眠过程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同时还缓解心理压力。睡眠影响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解,充足有效的睡眠质量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1]。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 虽然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都很高,但是,病房中特殊的环境影响ICU患者的睡眠状况,因此ICU患者的睡眠障碍是一个临床工作中最常遇见的问题。睡眠不足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减缓疾病康复,乃至加重病情[2]。ICU患者病情危重,更需要有充沛的睡眠质量,以促进疾病消除和身体康复。近年我们对本院ICU病房的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为将来开展ICU护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在我院 ICU 病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共纳入14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一组各70例。在研究期间,对照组有2例患者中途因病情好转迁出ICU,实际完成资料评估68例。因此,直至研究结束,对照组为68人,干预组70人,共138人。(1)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ICU住院时间>48h;②住院前无精神疾病或神经疾病;③无肝、肺疾病及无糖尿病;④非昏迷状态,入院前睡眠基本正常;⑤了解本研究情况并自愿参与;⑥在进行问卷调查及交谈时,患者与其他人沟通无障碍,言语交流能力与常人无异。(2)排除标准:①入ICU时昏迷或意识障碍;②有肝、肺疾病及糖尿病;③ICU住院时间<48h;④研究期间病情好转无需继续留在ICU;⑤病情加重无法进行睡眠评估;⑥有精神障碍及既往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⑦听力障碍,低视力,无法言语。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ICU病房时的APACHⅡ得分、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进入ICU病房,护士介绍病房的基本情况,及时消除患者产生的各种恐惧心理;睡前给予患者辅助热水泡脚,通过采取降低监护设备报警音量、关闭不使用的仪器设备、避免强光直射等措施,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睡眠环境;进入睡眠后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夜间开展治疗护理活动要“四轻”,尽量避免产生高分贝的声音;合理安排患者白天的休息及活动时间。

1.2.2 干预组 在给予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声光防护措施及轻柔缓慢的音乐干预。声光防护措施即患者在睡眠时为其佩戴遮光眼罩和降噪耳塞。音乐干预即为患者播放具有助眠和放松作用的古典音乐、大自然音乐等,患者睡觉前聆听30分钟的音乐。

1.3 评价指标

匹兹保睡眠质量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价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在国内广泛应用于临床睡眠质量评价研究,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内部一致性和效度[3]。该量表分为7个维度,包括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和催眠药物,每个维度按0~3分计分,累计PSQI总分范围0~21分。PSQI≤7分表示睡眠状况尚可;PSQI>7分表示患者存在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

在患者转出ICU当日由责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病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一如实填表,当场发放并收回。参与本研究的医护人员提前经过统一培训,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能够给予同一、正确、详细的解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7个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戴眼罩、耳塞及听音乐等综合干预后可显著提高ICU患者的睡眠质量。见表。

表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得分比较

3.讨论

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大约有1/3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中,睡眠影响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近年来,多项研究成果发现ICU患者慢相睡眠时间延迟,快相睡眠时间缩短甚至缺失,主要表现有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中断,睡眠效率差,睡眠受到严重干扰,睡眠质量难以保证[4]。睡眠不足不但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和延迟患者疾病的消除,同时又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烦躁、焦虑等情绪,这些因素影响患者身体康复。本研究发现ICU患者存在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效率低、甚至需要催眠药物干预等问题,这些问题受到病房内特殊的环境、患者心理因素和医护工作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在ICU病房中监护仪器的报警声、机械通气时的声音、病友的呻吟、医护人员的谈话声和走路声等是最常见的噪音源[5]。国内外研究发现ICU病房内昼夜平均噪音强度为60~65dB,这些噪声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通过关闭暂时不使用的医疗设备、调低仪器报警声、减少医护人员不必要的活动等措施能够减弱ICU病房内的噪声。长时间的人工照明有可能对患者各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包括睡眠影响、生物节律失调、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紊乱等。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有节律地使用灯光,使患者的生物钟保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性,以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刺激。本研究尝试通过为患者佩戴眼罩和耳塞等措施,减少声音和光线对患者睡眠的影响。

鉴于ICU病房内患者病情监测、治疗和护理的需要,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消除病房内的噪声及停止夜间照明。因此,医护人员更加要重视ICU患者的睡眠护理,为其采取佩戴遮光眼罩和降噪耳塞等一些特殊护理措施,此措施应该纳入ICU护理的常规工作。ICU病房特殊的环境,日夜都是日光灯照明,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睡眠,通过日间打开百叶窗、夜间适当调暗灯光、佩戴眼罩等措施,可以减少光线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同时采取佩戴耳塞和遮光眼罩等助眠措施能够明显改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

临床上常多种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来缓解患者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音乐疗法是临床上最常采用的干预护理措施,利用音乐对人体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来缓解患者失调的精神情绪[6]。聆听轻松愉悦的音乐可以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儿茶酚胺分泌水平减少,最终达到镇痛、镇静、缓解焦虑和抑郁、促进睡眠等作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睡前给患者聆听30分钟的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转移其注意力,放松自身情绪,能够快速的入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ICU患者在日常治疗和护理工作中首要目的是减轻疾病疼痛、降低心理应激等。同样,还需要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佩戴遮光眼罩、降噪耳塞和聆听舒缓音乐等护理措施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干扰,同时舒缓音乐能够使患者克服焦虑情绪,更好地入睡和维持睡眠状态。因此,ICU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工作,使他们能够自然接受这些辅助睡眠的干预措施,增加他们对干预措施的依从性,最终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1]姜亚,汤玉蓉,谢忱,等.睡眠障碍和相关焦虑、抑郁对126例慢性便秘患者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5):331-336.

[2]李荣,赵幸娟,田红梅,等.睡眠干预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96-97.

[3]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3):260-263.

[4]吴宪明,孙跃民,姚薇,等.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队列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4):255-258.

[5]庄清娥,黄鸿鸿,谢金莲,等.应用QCC降低ICU环境噪音影响率的方法及成效[J].心理医生,2016,22(1):252-253.

[6]章娟,邵艳,兰军,等.音乐结合放松疗法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6):86-8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