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康复护理在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张玉容 张睿 蒋欣廷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在骨科中股骨头坏死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多发老年人群,股骨头坏死可引发各并发症,如功能障碍、骨头变形等[1]。虽然股骨头坏死会影响患者的行走,但是通过股骨头置换术可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康复护理在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下文为具体数据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的66例患者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8~73岁,均值(65.5±6.9)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8~75岁,均值(66.5±7.1)岁。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客观分析,结果显示可在下文中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传统护理:①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同时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②密切关注患者双下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状况、水肿等,避免发生不良反应。③在麻醉药药效逐渐失效后,患者疼痛感逐渐加重,通过聊天、看报纸等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降低止痛药物的使用,针对耐受度差的患者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1.2.2 实验组 康复护理:①体位护理:定期更换患者体位,并向患者讲解体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依从性的影响。②宣教护理:在术后患者身体极为虚弱,因此应控制运动量,因患者年龄比较大,对疼痛的耐受度比较差,因此比较抗拒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③康复锻炼:在术后患者虚弱状态时可对跖屈及背屈进行被动活动,把控好活动的时间;指导患者对肌四头肌进行锻炼,每组做20次,每天做2~3组;在术后1d后将患肢抬高,对臀大肌等进行锻炼,每天做2~3次,每次约10min;为避免发生髋关节脱位的情况被动活动踝关节与膝关节;术后2d可采取半坐位,适当的对患侧关节进行锻炼;在进行屈伸膝关节的主动锻炼时,避免出现髋内收内旋的现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锻炼时间;术后2~7d视情况鼓励患者扶拐下床行走,行走时不负重,由坐位锻炼逐渐过渡到站位锻炼,渐渐增加腿部的力量,然后进行负重行走。

1.3 观察指标

①在护理半年后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满分为100分,优:>90分;良:80~89分;差:<79分。②比较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由计数资料表示,采用χ2检验方法对比数据间的差异,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数据均录入SPSS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中。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对比

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9%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1%低于对照组的30.3%,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对比[n(%)]

3.讨论

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术式,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但是想要更好的恢复关节的功能,术后的康复护理发挥着着重要的意义。

经研究证实,股骨头置换术后实施康复护理不仅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更提高了关节功能的恢复。通过早期康复锻炼不仅加速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其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健康,加速术后的康复。为了更好的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叮嘱患者多喝水,多食用动植物蛋白食物,提高身体抵抗能力;②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极易发生感染的情况,为避免肺部感染可放置负压连续引流;③患者采取外展中立位,将患肢适当的抬高,预防出现假体脱位的情况;④间隔2h翻身一次,并按摩长时间受到挤压的皮肤,保证皮肤的干燥。

综上,康复护理在股骨头置换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还提高了关节功能的恢复,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