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夏本林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消化科 云南 开远 661699)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1]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治疗常用抗HP治疗、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近年来,抑酸药发展较快,品种越来越多,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各种PPI治疗DU 疗效均较好。笔者选择了我科2014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DU 患者106例,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兰索拉唑胶囊联合西米替丁片,对照组用兰索拉唑胶囊口服制酸治疗,旨在为提高DU的的临床治愈率提供临床依据。
选择2014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DU 患者106例,均因上腹痛、腹胀、嗳气、反酸、黑便、呕吐咖啡渣样胃内容物等症状来本院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面积在0.5cm~2.0cm,溃疡在1~2个,均行14C呼气试验检查[2]。106例患者,男61例,女45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8.5±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及对照组53例;治疗组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23~78岁,平均49.5±3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20~76岁,平均47.5±3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周;住院治疗1周,均用奥美拉唑针40mg、2次/日静脉点滴治疗;出院后:1.有HP感染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抗HP治疗2周,抗HP治疗[2]用药如下:兰索拉唑胶囊30mg/次、2次/日,枸橼酸铋钾颗粒220mg/次、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0/次、2次/日,呋喃唑酮片0.1/次、2次/日。治疗组再服2周兰索拉唑胶囊30mg/次、1次/日,西米替丁片0.4/次、1次/晚,铝碳酸镁片1.0/次、3次/日;对照组再服2周兰索拉唑胶囊30mg/次、1次/日,铝碳酸镁片1.0/次、3次/日。2.无HP感染的患者:治疗组采用再服4周兰索拉唑胶囊30mg/次、1次/日,西米替丁片0.4/次、1次/晚,铝碳酸镁片1.0/次、3次/日;对照组采用再服4周兰索拉唑胶囊30mg/次、1次/日,铝碳酸镁片1.0/次、3次/日。
治愈[3]:胃镜下见溃疡灶全部愈合或镜下表现为S期,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好转:胃镜下溃疡表现为H期,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效:胃镜下见溃疡仍表现为A期,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疗效比较[n(%)]
消化性溃疡[1]指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通常与胃液的胃酸和消化作用有关,病变穿透黏膜肌层或达更深层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估计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本病。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3:1。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损伤与防御修复不足是发病机制的两方面。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于青壮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最常用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类[3]:①抗幽门螺杆菌药物[4]。幽门螺杆菌是DC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应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5]。②抑制胃酸分泌药[1]。目前临床上主要有H2受体拮抗剂(H2 -RA)及 PPI[5]。③黏膜保护剂[1]。④胃肠动力药[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胃酸分泌过多所致,PPIs抑酸作用强,持续时间久,促进溃疡愈合率高,适用于各种消化性溃疡,与抗生素协同根除幽门螺杆菌,因此是DU的首选用药。一些难治疗性溃疡目前临床研究有夜间酸突破的原因,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治疗中每晚加服0.4g的西米替丁片可更好的抑制胃酸生成,促进溃疡愈合,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愈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