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邓学玲
(江苏省中医院骨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用药和供给营养常用且仅次于口服的治疗途径[1]。静脉留置针柔韧度好,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不易损伤血管壁[2]。因留置针软管轻,可随血液流动漂浮,对血管刺激性小,活动时不易刺破血管,减少输液中药液渗出的可能。在使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患者肢体可随意活动,减少长时间输液引起的不适,从而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因穿刺简单易学,使用留置针可减少反复穿刺进行输液的痛苦,特别是一天中需多次行输液治疗的患者,可以减少患者静脉穿刺的恐惧,同时也可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所以静脉留置针已成为普通钢针的替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3]。怎样提高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是临床护理工作者不断探究的问题[3]。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留置针单手推送置管法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选取2018年5月—12月我科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135例,按患者置留置针日期单号纳入对照组,共63例;双号纳入观察组,共72例。对照组按临床操作常规进行穿刺,观察组实施单手推送置管穿刺。患者年龄在22~65周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管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为避免操作者技术因素对本穿刺研究的影响,故观察对象由笔者一人操作,另一人帮忙观察记录。
1.1.1 入选标准 ①患者20~65周岁,双上肢肢体完好无皮肤病变;②愿意使用留置针穿刺;③患者日间行留置针穿刺。
1.1.2 排除标准 ①患者有血液系统疾病;②明显水肿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或极度消瘦患者;④过度肥胖患者;⑤入院前有反复静脉穿刺史的患者。
两组患者采用24G型号BD留置针,静脉选择双手背或前臂处富有弹性的粗直血管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均按护理常规要求用HP无菌透明敷料作密闭式固定[3]。
对照组:消毒待干,打开留置针接静脉输液器,二次排气成功后,右手拇指及食中指固定针翼,左手左右旋转松动针芯,15~30°角穿刺皮肤,见回血后右手再进针2mm左右,将左手松开把针芯退出2mm左右,然后右手再将软管完全推至血管内,左手拔除针芯,贴膜固定。
观察组:消毒待干,打开留置针接静脉输液器,二次排气成功后,右手拇指及食中指固定针翼对侧软管根部,左手左右旋转松动针芯,将针翼调至与穿刺部位皮肤呈90度后,以15~30°角穿刺皮肤,见回血后再进针2mm左右,左手继续绷紧皮肤固定不动,右手食指将针芯朝大拇指方向退回2mm,然后右手将软管完全推至血管内,左手拔除针芯,贴膜固定。
比较两组一次刺穿成功率。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63例,一次穿刺成功54例,穿刺成功率为86%,观察组72例,一次穿刺成功69例,穿刺成功率为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留置针置管方法比较(例)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简单,可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又能有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4]。单手送管置留置针采用三只手持针的方法,以拇指,中指,食指三点稳定的持针送针,利用三点稳定性高的几何原理,使持针手法稳定,在穿刺时也能较好地调整进针角度,为成功穿刺提供有利条件[5]。因为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存在一定缺陷,在穿刺见回血后,护士需要将左手松开皮肤,再将针芯退出,造成绷紧后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迅速回缩,致使血管移位,使已经进入血管的留置针软管滑出血管外,导致送管时留置针内套管在血管外打折,引起置管失败[4]。单手推送留置针置管时,左手绷紧皮肤,始终使松弛的皮肤组织和血管处于固定绷直状态,不会因为皮肤血管回缩移位而使留置针软管弹开,也使针头不易移位,减少留置针内套管在血管外打折的机率,可有效避免传统留置针的缺点,从而提高了留置针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3];还有学者指出留置针软管在针芯的支撑下不仅能根据血管走行调整进针方向,还能避免外套管扭曲,提高穿刺成功率[6],减轻患者痛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综上所述,单手置管留置针穿刺法进针、送针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消减了针芯滑出血管外的机会[7],特别是腕关节等易滑动处的血管穿刺,在临床中可明显提高留置针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当然穿刺的成功还与患者血管粗细、血管弹性、穿刺部位、全身营养状况、病人配合程度等都有一定的关系[8]。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所研究的样本量还不够大,输液穿刺中也没有对患者疼痛感受进行系统评价,穿刺角度是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目测,也未对不同角度穿刺的成功率等进行对比研究,对这些指标有待于下一步的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