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时间:2024-05-15

伊力亚尔·依力哈木 阿布力米提·艾斯拉吉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为深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本次研究抽取60例患者予以针对性分析,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根据其接受溶栓后的3D复查头颅CT结果,将其分为HT组与无HT组,各占30例,HT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5±4.5)岁;非HT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3.5±4.5)岁;所有患者均已通过临床确诊,排除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者,且无溶栓治疗禁忌者,同时排除存在相关慢性病家族史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参考患者病例与临床检测结果,对比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与起病时间及溶栓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及血压、纤维蛋白原等数据差异,分析各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1]。

1.3 观察指标

分析HT组与非HT组患者溶栓后HT相关因素的单因素情况,包括溶栓前血压与血小板计数、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后24h血压等指标。同时分析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前后发生HT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经研究分析可见,溶栓后24h血压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HT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因素无明显影响,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前后发生HT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前后发生HT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s)

溶栓后舒张压(mmHg)HT组145.1±28.185.4±13.2197.6±78.32.8±0.5152.3 ±8.384.6±9.2非HT组151.2 ±27.887.6±17.9201.2 ±76.13.1±0.7138.7±19.975.2±9.3 t0.4250.4250.4260.7004.2593.933 P0.4230.4520.4110.6210.0320.003组别溶栓前收缩压(mmHg)溶栓前舒张压(mmHg)溶栓前血小板计数(×109)溶栓前纤维蛋白原(个g/L)溶栓后收缩压(mmHg)

2.2 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导致HT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

经研究分析可见,大面积梗死、溶栓后24h高舒张压与收缩压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HT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导致HT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s)

表2 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导致HT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s)

组别BOR95%CIP糖尿病史0.1721.1 720.360~3.3980.762心房纤颤史0.3011.3 500.464~4.0020.581大面积脑梗死0.7922.2 101.3 40~3.6000.001溶栓后24h收缩压1.1 803.2551.602~6.5720.001溶栓后24h舒张压1.2 263.3422.030~5.6550.001

3.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十分多见,属于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常规药物干预方式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多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脑血管再通,但其溶栓后极易导致出血性转化风险,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调查显示,其出血性转化发生率高达20%[2]。HT即脑梗死患者接受CT或相关检测时未检出的出血情况,但经抗凝或溶栓治疗后出现的梗死去继发性脑出血症状,其致死率高,对溶栓治疗再通的影响十分密切。通常情况下,脑梗死面积与继发性脑水肿对周边血管组织的压迫成正比关系,而溶栓前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溶栓后出现HT的风险也就越高。脑梗死患者HT的危险因素并非单一,各因素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因此加强早期监控,尽早发现危险因素,可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升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