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针刺体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4-05-15

谢永琼

(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病,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而且病患趋向于年轻化。目前,单纯的依靠药物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已经不明显,更加倾向于针灸治疗。因此,笔者就2018年9月—11月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运用不同体位来进行针灸治疗,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院治疗患者180例,并随机分为三组。其中观察1组(患侧侧卧针刺体位)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9例,共计63例患者;观察2组中(健侧侧卧针刺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人数共计61例;观察三组(俯卧位针刺体位)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7例,共计56例。这三组患者的年龄在20~64岁之间[1]。见表。

表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的纳入标准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病变一侧的腰椎间盘有压痛,并且同感向患者的四周进行放射,患者进行高抬腿实验、屈颈实验以及仰卧挺腹实验,且实验结果呈现为阳性;二是对患者进行CT检查。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肿瘤等患者不能采用针刺治疗。另外,在诊断过程中要排除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且近期使用过激素类以及抗风湿类药物的患者不能采用针灸疗法。

1.3 纳入标准

对于符合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一是年龄要在20~75周岁之间;二是患者需要在腰椎间盘突出发病10日之内到医院进行就诊;三是患者自愿到医院接受治疗并配合实施制定的方案。对于孕妇以及心肝脾胃肺等有严重损伤的患者不能采用针灸疗法。再者就是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有缺陷且极度衰弱者不能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1组 观察1组采用患侧侧卧位针刺疗法,其中针灸穴位为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腰阳,医者在进行针刺操作时,患者需要以患侧侧卧体位卧倒于治疗床上,医者按照《经穴定位》方法进行取位和针刺,依据患者的腰椎间盘病重程度,选择合适的针刺深度,一般采用30号毫针进行针刺,深度控制在1.5~2mm,连续施针30min,患者需要连续施针两周[2]。

1.4.2 观察2组 观察2组的治疗方法采用健侧侧卧位,其余均和观察1组保持一致。

1.4.3 观察3组 观察3组的治疗方法采用俯卧位,其余均和观察1组保持一致。

2.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日常的病痛得到缓解,基本上无明显疼痛,但是在阴雨天还是会感到疼痛。经过治疗之后,三组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其中第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最佳。观察1组中治愈15例,30例患者的病症得到缓解;观察2组中治愈27例,23例患者的病症得到缓解;观察3组中治愈患者25例,30例患者的病症得到了有效缓解。对三组患者进行VAS评分,三组患者在治疗之前VAS评分均无显著的差别,治疗之前三个组的VAS评分为:6.22、5.05、4.08,经过针灸治疗之后三组的VAS评分为4.22、2,62、1.39,VAS值均低于治疗之前。且对患者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其中观察3组的有效率最高,为98.21%,观察2组的有效率81.97%和观察1组的有效率为71.43%。由此表明,针灸用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采用不同针刺体位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不同[3]。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当前医院临床的常见病症,且近几年来有愈加年轻化的趋势,但是腰椎间突出在临床治疗时难度较大,很难得到治愈。结合我国古代中医学,我国现代医学认为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患者自身腰椎间盘发育不良或者是退变,外因则是劳损、寒冷刺激以及外部损伤。近几年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治疗效果好且无副作用。笔者在对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过程中发现患者处于不同的体位时的治疗效果不同。通过VAS评分及疗效来比较治疗效果发现,3种针刺体位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针灸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腰椎间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运转,进而促进神经组织的恢复,改善胫神经以及腓神经的传导速度。而观察3组的治疗体位——俯卧位针刺疗法效果最佳,因此,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可以推广俯卧针刺体位来治疗。但本次属于小规模的探索,为进一步明确不同针刺体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