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唐家孝
(北海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北海 536008)
胰腺癌为恶性肿瘤,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高的发展态势。肿瘤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其中胰头部最为常见,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患者发生在胰头部。在早期胰腺癌可转移,因此患者预后比较差,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在诊断后一年内死亡,五年生存率率低于3%。为了提升患者存活率,需要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展开诊断以及治疗[1-2]。本文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胰腺癌6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分析螺旋CT、MRI应用在原发性胰腺癌中取得的诊断效果,探究螺旋CT、MRI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如下文详述。
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胰腺癌6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在入院之后均60例患者均接受MRI和螺旋CT检查,将MRI检查作为第一组,螺旋CT检查作为第二组,将手术病理作为此次诊断的金标准。男女比例为39:21,平均年龄为(52.39±2.03)岁。患者均伴有腹痛、黄疸、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乏力等表现,已将呼吸功能衰竭、精神疾病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排除在外,患者、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且同意参与研究,获得本院伦理会批准。
60例患者均接受MRI、螺旋CT检查,之后对两种检查诊断的准确率进行判断。患者进院之后,接受常规检查,主要是应用TIM 1.5T磁共振扫描仪、64排螺旋CT扫描仪。MRI扫描:层厚为3~5mm,15毫升增强剂进行注射,以每一秒2毫升的速度进行注射,在18秒屏气之后进行动脉期扫描,在首次扫描结束之后,患者喘2次气后再次屏气进行门脉期扫描。CT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50~70ml常规经脉团注射增强剂,以每分钟40毫升的速度进行注射,电压、电流分别为120KV、250mAs,扫描范围主要是从膈顶至胰腺钩突以下,对病变部位重建为5.0mm层厚。增强CT扫描时,延时35s,双期扫描70s,扫描之后对图像进行重建时层厚为2.0mm。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了解诊断结果存有的差异。
数据均接受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n%)对计数资料进行表述,计量资料用(±s)的方式展开相应的表述,若结果证实P<0.05,则可以认定本次的研究结果具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在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之中,第二组经过诊断后其诊断准确率和第一组之间无差异,组别对比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结果准确率的对比和分析
在病灶检出率和误差率结果分析之中,手术病理之中共发现69个病灶,病灶的直径大于1厘米共61个病灶,其余的8个病灶其直径小于1厘米。第一组(MRI)诊断病灶的直径大于1厘米共63个病灶,其余的6个病灶其直径小于1厘米,误差率和检出率分别为为5.80%、94.2%;第二组的病灶检出率和误差率和第一组无差异,组别对比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误差率、检出率的分析和比对
胰腺癌比较少见,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在中期和晚期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背部疼痛、上腹部饱胀不适,恶性程度高,因此患者的预后差,并发症比较多[3]。经数据统计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胰腺癌患儿在确诊后一年内死亡,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4]。螺旋CT不仅仅可清晰的了解癌肿形态、大小、密度,还可以了解临近脏器状况,是否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CT增强检查在病变定性诊断之中尤为重要,可清晰显示患者病变血供状况、病变组织结构,有助于临床确诊[5]。MRI在胰腺癌诊断之中可见到软组织肿块,肿块为轻度增强,这与胰腺本身会导致强化紧密相关。在增强扫描之中气病灶呈现出胆管系统扩张和胆总管扩张,其淋巴结出现转移和血道转移等,可对肿瘤分期进行准确评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之中,第二组经过诊断后其诊断准确率和第一组之间无差异,组别对比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灶检出率和误差率结果分析之中,第二组的病灶检出率和误差率和第一组无差异,组别对比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概而言之,原发性胰腺癌应用螺旋CT、MRI进行诊断,均可准确完成患者的诊断,两者均可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可更清晰的表现出胰腺肿瘤形态特征、周围征象,了解胰腺癌侵犯转移征象,两种方式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比较高,可准确的预测肿瘤可切除性。在临床之中若对诊断结果存有疑虑,则可进行二者联合诊断,值得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