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早产儿父母的年龄情况分析

时间:2024-05-15

吴娟 万兴丽 胡艳玲 刘承梅(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护理部,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41)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1],故早产是造成新生儿残疾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的发生率为5%~15%[2]。在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占1/2以上,存活者中约8%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且会对以后的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大部分早产病例的确切原因虽然不明,但研究已取得新的进展,除与产妇本身情况有关,还与一些社会、心理、环境因素有关,多为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3]。其中,孕母的年龄会导致早产已经取得公认。国外有文献报道早产经常发生于年龄<19岁或年龄>35岁的孕妇中[4],这与国内的报道基本一致,随着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大,早产的发生率上升[5]。但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发现,父亲的年龄及父母的年龄差异是否会导致早产的发生所涉及的文献极少。因此,为了解父亲年龄及父母年龄的差异对早产的影响,笔者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8月出生的100例单胎早产新生儿与100例单胎足月新生儿的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与100例足月儿。其中,早产儿男47例,女53例,胎龄28+3周~36+6周,足月儿男56例,女44例,胎龄37周~41+2周。100例早产儿中母亲年龄为19岁~42岁,平均年龄29岁;父亲年龄为21岁~45岁,平均年龄32岁;100例足月儿中母亲年龄为18岁~42岁,平均年龄28岁;父亲年龄为21岁~42岁,平均年龄31岁。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采用均数、率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父亲、母亲不同年龄分段与早产儿发生率比较

2.1.1 父亲不同年龄分段早产儿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父亲不同年龄分段早产儿发生率比较[n(%)]

2.1.2 母亲不同年龄分段早产儿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母亲不同年龄分段早产儿发生率比较[n(%)]

2.2 父母年龄差异与早产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父母年龄差异与早产发生率比较 (%)

3.讨论

早产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生物学因素,也存在社会、行为方式因素[6]。目前已有较多文献报道早产的生物学因素,比如孕母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贫血等;子宫、胎盘因素,包括子宫肌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胎儿因素,包括双胎、胎儿畸形等。孕母的年龄也会导致早产,这已经取得公认。本文着重从父母年龄、父母年龄差异对早产的影响进行一些讨论。

3.1 父亲年龄对早产的影响

男性年龄增大,精子数量将会减少,精子质量也会有所下降,这可能与男性的年龄增大容易导致精子的脱氧核糖核酸出现断裂、衰退有很大关系。由表1可见,父亲年龄在18~24岁及36岁以上,早产发生率较同年龄段高,分别为73.7%、61.8%,其中以40岁以上年龄组的早产发生率最高,为80%。而父亲年龄在18~24岁、40岁以上与父亲年龄在25~29岁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χ2=6.77,P<0.01)。但也有文献报道父亲的年龄在引起早产因素中无统计学差异[7]。

3.2 母亲年龄对早产的影响

有文献报道25~29岁是最佳生育年龄[8]。早产经常发生于年龄<19岁或年龄>35岁的孕妇中[4],这与本文的调查结果也基本一致。年龄过小,性发育不成熟;随着年龄的增大,妊娠合并症增多,导致早产增加,同时也不能排除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妊娠结局的担心增加,精神压力等心理因素对早产产生的影响[9]。由表2可见,母亲年龄在18~24岁和36岁以上,早产发生率较同年龄段高,分别为60.5%、73.1%;母亲年龄在18~24岁、36~40岁与母亲年龄在25-29岁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5;χ2=10.5,P<0.01)。

3.3 父母的年龄差异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

由表3可见,不同的父母年龄差异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未列出不同父母年龄差异时父母的年龄,因此未作深入分析。也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少有关。

4.结语

早产一直是围产医学的主要课题,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早产的效果并不十分满意,因此,探索可控制影响早产的因素,及时干预,对改善早产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年龄单因素的分析中发现,父亲或母亲的年龄过大过小,均比同年龄段早产发生率高,父母年龄的差异对引起早产无相关性。父亲年龄及父母年龄的差异引起早产的文献甚少,本文仅从父母年龄因素引起早产做了初步探讨,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不仅仅停留在孕妇的研究,进一步探讨父母双方引起早产的综合相关因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