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杨宗艳 贺晓雪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416医院呼吸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在全世界当前死因中居第4位。有专家预言到2020年慢阻肺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1]。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施有效医疗护理干预,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肺康复锻炼,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2]。
2016年10月—2017年5月为研究时限,采选重度/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100例,以SPSS随机数字法分组:参考组、考察组,均50例。参考组:男、女各31例、19例,43~87(63.19±6.74)岁,病程3~23(11.72±3.97)年。考察组:男、女各32例、17例。年龄44~83(62.09±6.61)岁,病程4~21(11.28±4.05)年。两组基线数据相(P>0.05)近,具有齐同可比性。
参考组:传统医护模式行肺康复,即医生下达医嘱,护士进行健康教育,予饮食营养及心理护理等肺康复指导。
考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肺康复,具体方案如下:①成立肺康复小组,制定医护一体化的肺康复流程及分工与合作内容。②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查房,康复前评估,制定肺康复实施内容及步骤,制定出院后的肺康复方案。③肺康复内容:护士独立进行的肺康复内容:呼吸训练,体位管理,健康教育,饮食营养指导,心理护理,气道管理部分内容(如扣背,体位引流,吸痰,指导有效咳嗽咳痰,雾化吸入。)指导药物使用。协助肺康复医师进行肺康复内容:运动训练,胸廓放松训练,部分气道廓清术。
SPSS21.0系统分析统计学,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分别以(±s)、(%)表示,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肺康复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相近;肺康复后,考察组各指标高于参考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肺功能比较
在六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指标方面,考察组患者优于参考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CAT评分及6MWT比较
考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康复心理评价与满意度比较 (±s,分)
表3 康复心理评价与满意度比较 (±s,分)
组别 n SDS评分 患者满意度评分肺康复前 肺康复后 肺康复前 肺康复后考察组 49 60.94±4.93 53.73±2.72 87.14±3.84 94.12±2.46参考组 48 61.38±3.76 54.94±3.02 87.25±4.23 89.44±3.04 t值 - 0.489 2.059 0.131 8.34 P值 - 0.626 0.042 0.896 0.000
我国慢阻肺病人基数大,至2018年,达4550万,全球占比26%,死亡率达28%,死因多为肺功能衰竭。肺康复十分必要,可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健康,建立健康行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肺康复功效又成为新的研究课题[3]。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慢阻肺患者肺康复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如下:从形式上让患者体验到医护人员的努力和尽职尽责,让患者从情感上愿意接受和配合肺康复锻炼。再由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及日常生活方式教育,由于有护士的督促及教育,患者更容易建立健康行为及健康生活方式。医护一体化模式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共同查房,便于了解患者病情,制定的肺康复方案最符合患者个人的特质,取得更好的肺康复效果。
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慢阻肺稳定期肺康复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改善康复心理评价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护一体化模式值得推荐用于慢阻肺患者进行肺康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